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6/23
夢想纏繞彭春林的編織工坊
記者:記者李宜霖屏東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一個魯凱族青年,撿玩著姑姑們在地上纏繞的線,開始了創作的生命。」魯凱青年彭春林,在部落格這麼形容自己創作的緣由。

彭春林(Kaludasan)住在屏東三地門鄉青葉村(TalaMakau),創辦「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主要創作來源是魯凱族文化,品牌精神是「思源」、「原創」、「自然隨性」、「再造部落文化」。在傳統中男人不能碰織布機,要負責打獵,不過他勇於突破,「在傳統又不在傳統中」,重新再振魯凱織布文化。

彭春林的專長是編織染繡,包括繩編、竹編、藤編、織布、染布、服裝、包包等。他的工坊在青葉部落。由於工坊離市區較遠,他選擇霧台鄉跟瑪家鄉的集散地開門市,布落空間(水門店)是他的門市名字。

這家店已經開了4年多,許多住山上的原住民、民眾、觀光客會來此購物。他覺得水門這個地方很有特色,以前在日據時代,是一個市集,至今有多元族群在這裡,融合了排灣族、魯凱族、閩南人、客家人、老榮民等。

排灣族的門市人員Cemedas介紹老師的作品,她展示一個得綻紅背包,說第一代是用蝴蝶樣式,第二代則用蝴蝶的觸角,女生背代表勤勞,男生背代表熱心公益,染材取自自然,是用檳榔植物染成。在傳統中,蝴蝶紋是魯凱族重要的象徵符號,由長者配給。

Cemedas住在屏東達來部落,88水災後,部落因地層下陷,路有下滑,但情況有改善,在山上大部分是老人家,比較習慣有農田,又自在,像她們年輕人則在都市工作。

彭春林很慶幸88水災沒有危及到他的部落,但水門附近有兩座橋,有隘寮溪通過,如果有颱風暴雨,就可能有斷橋危機,會淹水。

88水災之後,百業待興,彭春林不因水災影響傳統產業,仍持續回到傳統去尋找創作靈感。

想嘹解更多作品,可上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網址:http://www.kaludasan.com.tw/。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828,87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