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0/06/01
《民國99台灣久久》沒落樟腦產業重生 寶島燻樟 末代「腦長」有女傳承
記者:謝錦芳
地點: 全臺 全部  
一百多年前,台灣曾是全球樟腦最大生產地。自十八歲起就在台中縣東勢山區焗腦的客家人吳能達,繼祖父吳景春、父親吳祿生之後成為「末代腦長」(專賣時期獲有開採樟腦執照者稱為「腦長」),吳家三代經歷了樟腦產業由盛而衰的過程。七十三歲的吳能達慶幸,小女兒吳素萍推出燻油手工皂,透過網路行銷,讓古老的產業重獲新生。
  十九世紀末,樟腦是製作合成塑膠賽璐珞(Celluloid)主要原料,廣泛用於文具、玩具、胸針、耳環、粉盒等。吳能達說,「小時候爸爸常在家放電影,樟腦也是製造電影與照相軟片的重要成份,那是默片時代,雖然沒有聲音,但百看不厭。」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指出,早年樟腦專賣帶來很大利潤,日本政府鼓勵平地人上山開採樟樹,壓迫到原住民的生活領域,因此漢、番經常發生衝突,高雄縣小林村在數十年前就是日人為開採樟樹而建立的據點。
  「有人以家徒四壁形容生活窮困,我們的腦寮只有幾根柱子,連牆壁都沒有。」對許多人而言,樟腦是嗆鼻的白色小丸子,不過,對從小在腦寮長大的吳素萍而言,樟腦卻是最熟悉的味道。她說,每次腦寮開工時,父親會特別找一顆大樹祭拜山神,灑上雞血,祈求諸事平安順利。
  「腦寮開工時,最有趣的是親朋好友會跑來洗澡。」六十年次的吳素萍說,焗腦時會分離出樟腦油和水,樟腦水據說可以治好皮膚病,有人載來水泥浴缸,定期來山裡洗樟腦浴。吳能達笑說,在山裡洗澡很簡單,腦寮一角拉起一塊布,就可以洗了。
  日治時期吳能達的父親吳祿生除了在山中焗腦,也經營木材、香蕉貿易,還將台灣蘭花外銷到日本堪稱事業有成。不料,一九四九年一月廿七日,吳祿生搭上太平輪準備回台,卻發生船難從此音訊全無,吳家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當年吳能達才十二歲,小學畢業後就去派出所當工友,負責打豬印、送公文等。十八歲時,他開始學習焗腦,廿六歲取得「腦長」職務,沒想到樟腦銷路一落千丈,讓他變成「末代腦長」,有一段時間他只好改行種水果、賣牛肉麵。
  三年前,學室內設計的吳素萍決辭去工作,成立「寶島燻樟」品牌,專心做燻油手工皂。燻油是早期客家婦女常用的嬰兒與護髮油,女兒出嫁時必備的嫁妝,吳素萍希望把老祖先的智慧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產品的好處。
  在時代巨輪下,樟腦業幾乎被遺忘,吳家第四代憑著對樟腦的感情,透過網路行銷這項古老產品,也讓人重新認識台灣曾創造樟腦王國的輝煌歷史。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488,70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