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5/17
胡浩德出書 赴達魯瑪克簽協議
記者:卡造飛燕/Vuluq
地點: 全臺 全部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出書,記錄自己到台灣的各個地點,其中也記錄了台東卑南鄉的達魯馬克部落。昨天(5/16)前往舊部落見證頭目的傳統家屋重建,對於荷蘭曾經殺戮魯凱族人的這段歷史,為了表達友善胡浩德跟達魯馬克部落的魯凱族人簽定了和平協議。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出書「真情台灣」,5月16日前往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和魯凱族人簽訂和平協議,魯凱族頭目為他配刀、著傳統服飾,表達友善,胡浩德也贈送帆船紀念品,族人用歌聲表達歡迎,一連串的交流,讓胡浩德見識了魯凱族的熱情,下午並前往Kapaliwa舊部落見證頭目傳統家屋的重建,一起解開魯凱族人,和當年統治台灣的荷蘭人歷史神祕面紗,抗荷歷史事隔300多年後,胡浩德的參與,猶如一趟尋根之旅。



根據文獻的記載,達魯瑪克部落魯凱族人原居住在肯杜爾山下,海拔約1500公尺,經過幾次的遷徙,最後定居在海拔約600公尺的Kapaliwa地方,在Kapaliwa時期,魯凱族組成了三個以家族為單位的會所,主要是教育青年、保護聚落。為了抵禦外敵,和幾個排灣部落結盟,協助在部落外圍駐守。300年前,荷蘭統治的台灣,曾和入侵部落的荷蘭人發生殺戮事件,最後留下了一個活口,並將她的舌頭割去,以防部落位置傳出。到了日治時期,魯凱族人大舉遷到下山的比利良部落,後又因為發生洪水侵襲,族人再遷居到現在的東興村及永普、蘇巴陽一帶。到了民國60年間,又再度發生部落火燒事件,死傷慘重。



一年前興建的頭目家屋,因為受大自然的破壞,呈現斷垣殘壁,如今要在下方的土地重建,頭目和其他耆老簇擁在一起,象徵合力興建,這過去祖先居住的地方,呈現在胡浩德眼前,見證了這可能過去和祖先有關的地方。



由於過去原住民歷史,沒有文字的記載,歷史幾乎都靠外來民族記錄下來,從「抗荷」到「反清」,再到「抗日」,甚至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時,所發生的許多零星抵抗,幾乎都出自於外族之手,「抗荷」歷史首度出現在「真情台灣」書裡,胡浩德表示,這是分享,也是我們共同的一段「歷史」。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942,74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