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5/06
原名學問大 錯誤稱呼鬧笑話
記者:陳威任
地點: 全臺 全部  
賽德克族的前立委瓦歷斯‧貝林,有一次到國防部拜會,遇到門房阻擋,瓦歷斯報上姓名後,聽到門房通報時說:「有個送瓦斯的人來了。」政治大學民族系講師王雅萍表示,台灣不重視多元文化教育,對少數民族的命名與稱呼一知半解,常以漢人習慣的稱呼套用在原住民身上,鬧出許多笑話。

立法院於1995年通過修正姓名條例,恢復原住民傳統的命名權利後,至今有超過兩萬多位族人恢復族名,但台灣缺乏多元文化教育,多數民眾不了解原住民的命名方式,常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烏龍事件。

不懂文化亂套用

王雅萍表示,泛泰雅族的命名是採「子父連名制」,子女命名方式是個人的名字(通常會沿用長輩之名)後面接爸爸的名字,象徵先人生命在孫子身上延續,獲得庇佑。

以瓦歷斯‧貝林為例,瓦歷斯是自己的名字,貝林是父親的名字,與漢人的父子同姓不同。同樣採用「子父連名制」還有賽夏族及鄒族,阿美族則是「子母連名制」。

王雅萍說,曾擔任過原民會主委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是中華民國史上姓名最長的文官,一開始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稱呼,甚至有些人會稱呼他「尤主委」。

從名字了解關係

以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所屬的布農族為例,命名方式是以長子(女)襲祖父(母)名,其餘子女按排行,承襲叔祖叔伯姑姑的名字,後頭則是氏族名稱。同樣是氏族社會的賽夏族及鄒族,也會在個人名後附加氏族名稱。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會在個人名後附加類似氏族名的家名,從名字就可知是哪個氏族或是那個家屋的人,了解彼此是否有親戚關係。

達悟族人則是採取「親從子名」制,達悟人的一生會因為家族新生命的誕生而不斷更改名字。如果達悟人的名字開頭是「希」,就表示這個達悟人還沒有小孩;若是當了爸爸,就要改成「夏曼」,後面接長女或長子的名字,當了媽媽則要改成「希南」;成為爺爺或奶奶後,則改稱「夏本」,因此,只要知道達悟人的名字,就能約略了解他的輩分和大約的年紀。

王雅萍說,以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為例,如果只稱呼「夏曼」,感覺就像是在叫對方「爸爸」一樣,整個蘭嶼島上有這麼多的「夏曼」,怎麼知道是在叫哪個「夏曼」?

錯誤稱呼產生誤解

台灣社會缺乏多元文化觀念,不但對原住民命名不了解,就連對遠道而來的新移民及外籍移工,有時候也會因為方便記憶,不以翻譯名稱來稱呼,而改叫綽號或簡稱,其實是不尊重對方文化的作法。

王雅萍說,教育工作者及媒體從業人員,更應該知道各民族的命名方式與稱呼,接受多元文化訓練,不然很容易以訛傳訛,將錯誤的用法傳遞給其他人。

「要了解一個族群,就從認識他的命名制度開始。」王雅萍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命名方式,她建議應該透過大學通識課,將多元文化列入必修課程,讓其他族群認識其他民族的命名制度,以免產生誤解,並擴大自己的世界觀。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529,38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