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4/28
兩岸教育比一比 民族教育差距大
記者:Kaikai/Takiyu
地點: 全臺 全部  
陸生來台的議題,日前成為藍綠兩陣營在立法院激烈廝殺的發燒話題,到底台灣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學歷、要受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被什麼樣的國家認同、教育資源要如何分配等等議題一時之間成為發燒話題。而原住民族學生要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有原住民學者表示,這50年來統治者對原住民族進行的教育,讓原住民族失去的比得到的多的多,日前一批學者前往中國民無學院考察,讚賞中國的民族教育,兩岸的民族教育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有不同的發展,在陸生來台議題之外,兩岸的民族教育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早在1949年中國共產政權建立,隔年中國就設立了民族學院,因為當時中國共產黨認為能夠取得中國政權,是由於邊疆少數民族的支持,所以立國第二年就刻意培養民族幹部。



在中國總理之下的國務院,設有國家民族委員會,主管中國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理論,執行民族教育工作,其下設立6所民族大學以及7所民族學院,預算直接來自中央,一條鞭經營、有效管理中國的民族教育。



全中國的民族大學或學院,從政治中心北京,到偏遠的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等都設有民族大學或民族學院總共13所。



台灣的總統府下轄行政院,行政院裡的教育部綜理台灣的高等教育業務,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的原住民族學生接受一般化的國中小教育、學習漢語,也接受以漢人為主的高等教育,一直到2001年,花蓮的東華大學創設全台第一個原住民族學院,目前有2個科系、2所研究所、2個學程、1個原住民族發展中心,每年的經費主要來自教育部,而行政院原民會只提供民族教育以及族語教學的經費,民族教育的業務權責不清。



要彌補台灣的教育體制剝奪原住民族的民族教育機會,現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的施正鋒不認為中國模式是唯一的參考經驗。



基於中國的馬列共產思想,中國的民族大學設立,施正鋒認為未必需要全盤經驗移植,但可以作為參考。但比較台灣與中國的民族教育,蔡中涵則認為政府還需更積極培養原住民族的高等教育人才,來增加原住民民族未來的競爭力。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141,70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