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0/04/15
處低位河階地 南部92村列高危險群
記者:陳至中/台北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小林村滅村主因,在於聚落位於危險的「低位河階地」,本就是古山崩、土石流崩塌堆積而成,地質極不穩定;且初步觀察,台灣南部一四四個山地聚落、原住民部落中,多達九十二個位於河階地,與小林村狀況類似。政府有必要謹慎考量,在附近增加雨量站,完備預警機制。
  陳宏宇表示,小林滅村原因,脆弱的地質是背景條件,極端大雨是最後推手。理想狀況下,當地累積雨量達一定水準後即應迅速撤離,可保全村安全無虞;至山崩發生後,第一時間被土石掩埋的部分幾無逃命機會,殘存者也應馬上撤至上游高處,因為被堵住的溪水撐不了多久就會潰決,逃命機會僅在數十分鐘之間。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副教授張中白表示,小林村上方獻肚山正好是砂岩、頁岩分界處,二者透水性不一,降雨量一大,岩石土壤結構就容易被破壞;且岩層明顯向西南(小林村方向)傾斜,又是順向坡,災難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陳宏宇表示,台灣山嶺集水區充滿了許多古山崩、土石流所造成的階地,平時看似平坦適宜人居,很容易就發展成村落,小林村即為一例。附近的高屏溪上游荖濃、寶來、桃源、勤和等聚落,附近或本身就是在危險的「低位河階地」。
  陳宏宇指出,調查發現,南台灣將近三分之二的村落都有類似狀況,六十四個原住民部落中,有三十三個位於河階地,八十個非原住民 部落,有五十九個位於河階地。
  他建議,舊有村落已難遷,但政府在新闢村落時,應做好地質調查,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危險地段則應加設雨量站,並降低門檻的警戒值,並制訂「強有力」的法令規範,才能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265,65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