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4/14
原民教授赴中國 觀摩民族教育
記者: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原住民教授協會上週前往中國訪問,除了拜訪教育部及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外,也參觀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協會理事長蔡中涵表示,希望能將這次訪問的心得提供給教育部,作為未來台灣民族教育的參考。

中國民族教育的實施起源相當早,主要的目標是希望培養政治幹部、專門技術人才及建設人才。1950年中共中央政府批准《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決定在北京設立中央民族學院,在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區設立中央民族學院分院,之後陸續設立民族中小學。

台灣缺民族教育機制

「原住民學者不能只是關起門來作學問,應該走出去了解其他國家的作法。」蔡中涵表示,這次是原住民教授協會第二次到中國訪問,透過實地走訪,了解中國在民族教育上的作法。

蔡中涵說,這次的行程總共有14位原住民學者及21位學生參與,這次訪問主要關注的焦點在高等教育的部份,參觀中國當地的民族大學,希望能夠做為未來台灣設立相關院校的參考。

台灣目前除了東華大學於90學年度設立的「原住民民族學院」外,相關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及科系,多半屬於選修或是附在民族系及人類學系等課程中,缺少民族教育的專門培育機制。

原民高教人才太少

蔡中涵表示,台灣原住民人口佔總人口數的2%,但是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台灣非原住民的博士生是原住民博士生的23.6倍,非原住民碩士生是原住民碩士生的6.7倍,明顯可以看到原住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太少,但是台灣卻又相當重視學歷,也引此產生惡性循環。

「高等教育人才越多,自然而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蔡中涵說,回頭過去台灣的原住民教育政策,其實並不成功,如果只靠一節鄉土語言課程,不管是文化和母語都將慢慢消失,更不用說台灣的教育並沒有將原住民傳統知識和智慧納入體制中。

應考慮設立民族大學

蔡中涵說,台灣少子化現象後,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這時候政府應該可以思考,將其中一所大學轉型為民族大學,並且成立民族教育的專責機構,讓原住民教育能有不同方向的思考。

東華大學語傳系助理教授林福岳表示,這次的訪問中可以看到,中國對於民族教育的政策和制度規劃上都比台灣來得完善。

不管是訪問國家民委或教育部時,都感覺到兩個部門對於民族教育的投入,並非雙頭馬車,而是共同出資規劃,每一所民族大學都各有特色、定位及使命,也都掌握每個地區不同的特色。

「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內,設有藏族及彝族的研究中心,裡頭的設備及規模都是國家級的,可以看出重視程度。」林福岳說,中央民族大學則是與政府合作,每學期認養少數民族村落,實際走入村落研究協助。

林福岳說,反觀台灣民族教育現況,除了討論民族大學是否設立外,也應該思考台灣民族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他認為教育部和原民會都應該好好思考台灣民族教育的下一步。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290,77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