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3/15
原民文化活動觀察:原民人才搖籃:淡江中學下
記者:本報訊
地點: 全臺 全部  
■王雅萍

馬偕理牧(漢名邱克平,烏來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的召集人,母親周麗梅曾創辦清流園)是原住民學生免費就讀的最後一屆,那時是在南光教會考試,他以優異成績考上,成為烏來第二個念淡江中學的泰雅族。

初中三年,同學都是來自各區教會第一名的原住民菁英,馬偕理牧住校時也參加聖歌班和橄欖球隊,不過因為個子小,正式球賽總是不能上場。

直升高中後,高一曾因貪玩常爬牆出去看電影吃宵夜被留級,他說學校管教很嚴格,校園內還曾對住宿生男女有分隔界線,不能隨便亂闖。

馬偕理牧說,當年上學是從烏來坐公路局客運到新店,直接在新店坐火車就可到淡水,車程一個小時,車費約10塊錢。高中畢業後到日本法政大學自費留學,已準備要攻讀碩博士,因老婆威脅要離婚才匆忙返國,後多在日商公司上班。

烏來泰雅族的宋神財老師,考上淡江中學時,剛好是原住民學生開始要繳學費的第一屆。那時父親在瀑布前開照相館,家裡經濟還過得去。初三那年卻因新烏路拓寬交通管制,風景區生意一落千丈,媽媽去跟外婆借了4千塊才完成註冊,初中畢業考上屏東師專才解決經濟難題。

周小雲(父親是參與創辦烏來山胞公司的周萬吉)說,她最懷念淡水街上的牛肉湯麵,淡水冬天常下雨天氣很冷,老闆常常免費替原住民同學加熱騰騰的湯,溫暖學子的心。

林昭光教授提到,當年國中畢業是衝著橄覽球校隊才來報考高中部,因橄欖球校隊戰績輝煌保送師大體育系,後到美國留學專攻體育休閒管理,這是他畢業後31年第一次重返母校,感觸很深地說起,他家5個小孩有4個先後讀淡江中學,他讀高中時一開學父親就要付近20萬註冊費(含大學),父親林紅隆雖是烏來鄉長,母親還要養豬才能讓小孩完成學業。

姐姐林明珠跟周小雲說起女舍監是受日本教育的老師,教會學校在生活教養上管理女學生很嚴格,已經當阿嬤的周小雲覺得,當年淡江生活讓她從部落男人婆轉化氣質,她現在烏來傳承泰雅織藝。

在會場也看到政大民族系碩士、賽德克族林文德,原來他是讀南投仁愛國中,在教會看到淡江中學的招生廣告跑來報考,畢業考上淡江大學西班牙語學系,他說當時還沒有原住民藝能班。泰雅族的溫淑玲和布農族的王新裕都分別帶著兒子一起參加校友會,讓小孩子知道當年父母求學的母校,傳承意味十足。

筆者認為淡江中學在原住民教育史上扮演很重要地位,如果能整理出淡江中學與原住民教育的發展歷程,大概一部《台灣原住民族教育史》就寫出3分之1了。

(政大民族系講師)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822,97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