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3/13
核廢料何去何從 問題迫切又棘手
地點: 全臺 全部  
台灣有三座核電廠,還有一座核四廠正在興建中,這些核電廠所產生的核廢料,怎麼處理,隨著營運時間變長,問題也越來越迫切。其中,低放射性的核廢料,雖然暫放在核電廠內,部分放在蘭嶼,不過最後還是要找一個最終處置場址。不過,從第一座核電廠運轉到現在,三四十年過去了,核廢料何去何從,還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黃色桶子上有紅色輻射標誌,這就是低放射性核廢料,裡面放的是手套、工作衣、更換的零組件等等,放射性相對較低。目前主要存放在核電廠的倉庫以及部分放在蘭嶼貯存場,但是台電認為,長久之計,還是要跟其他使用核能的國家一樣,找永久安全的地方來存放。

製造垃圾要好好處理垃圾,這樣的邏輯並不複雜,不過核廢料卻因為具有放射性,成為難解的問題。

國內唯一處在核電廠之外的核廢料貯存場,就在蘭嶼,民國七十一年正式營運,本來台電打算海拋核廢料,先暫時存放,不過,後來政策調整,二十八年過去了,核廢料還放在當地,當年引發達悟族人憤怒抗議,而且地方居民在決策過程完全被蒙在鼓裡。

知道核廢料到哪裡都不受歡迎,不能找到地方放就要想辦法減少,台電透過減容的技術,把低放射性核廢料的數量,從一年一萬桶,減到一年251桶。民國95年四月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明訂最終處置場的選址,必須先經公投通過。不過四年過去了,公投依舊八字還沒一撇。

儘管避免地方民眾的反彈,宣布場址決定必須透過公投,但環保團體認為,公投背後伴隨著台電拿出五十億元的回饋金,質疑制度設計背後的公平性。

台灣從民國六十七年底啟用第一部核能發電機組,已經走過三十年,產生大約二十萬桶低放射性核廢料,但是至今連要怎麼永久妥善存放,還是個棘手的問題。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722,80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