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2/24
部落新聞眼:找一個實踐的場域
記者:記者/作者:部落新聞眼
地點: 全臺 全部  
■林福岳

大學生上課啃雞腿、睡覺,近來成為高等教育的議題,那麼原住民的大學生,尤其是原住民學院的大學生,學習的狀況又是如何?

依據這些年來個人的工作經驗,原住民大學生的學習狀況,整體來說,和一般大學生並沒有明顯的不同,努力認真、積極向學者有之;蹺課懶散、矇混敷衍的當然也有。

比較不同的是,普遍來說,經濟狀況都比較拮据,需要額外的工作來供養生活,相對來說多少會影響學習的狀況。所以部分同學會希望透過高等教育的歷程,去改變整個家庭未來的社經地位。

但是真正讓我們驚艷的,反而是學生們的自發性活動。我們原民院的舞團,沒有固定組織、沒有經費,各族同學們憑著熱情和對文化的認同,已經連續三屆奪得全國原住民舞蹈比賽的冠軍,其他各類的全國舞蹈比賽也沒有拿過第二名。學生們所組成的各種國際志願服務團隊,已經去過柬埔寨、菲律賓、泰北等地,從事長期的志願服務工作。

各族的學生會自己組成學生會,固定聚會舉行活動,學術、娛樂、宗教性的都有。這些活動讓我們院每天到半夜都有人氣充斥,時時有活動、處處有歌聲。有些孩子,出現在活動中的頻率,比上課還要頻繁。

這些孩子所處的環境和即將面對的未來,和台灣任何一個大學生都一樣,甚至他們還是社會所認知的「弱勢族群」,所面臨的挑戰較一般人可能更加艱鉅。可是這些積極發動或參與活動的同學,他們試圖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

更特別的是,這些學生所學習的東西,和一般大學生期待和將來就業有關的學習方向不太一樣,他們似乎不是很在意參與的活動和將來所從事的行業有什麼直接相關,反而思考的是,這樣的作為可以為族群的發展和服務對象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以我的課程來說,一個學期18週的時間,超過3分之2的課程是在部落中進行,而且同學還要利用課餘的時間,頻繁地到部落去做田野調查或是工作,最後還必須在部落舉行成果發表會,讓部落族人來評價同學們的表現。

可是他們卻都從中了解到這個學院的學習,重點不僅僅是學習到多少,更關鍵的是實踐了多少。

對原住民學院的同學而言,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一個實踐的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找到自己可以做出貢獻,且安身立命的地方。沒有實踐的場域,就像是失去獵場的獵人,終究是虛幻的。

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在4年大學的過程中,知道哪裡可以找到自己實踐的場域,並且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已經值得額手稱慶了。至於他們上課吃些什麼東西,或是打個小盹,誰在乎啊?

(東華大學語傳系助理教授)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853,4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