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2/21
世界母語日 協力傳承族語
記者:【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每年2月21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母語日,教育部21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世界母語日系列活動,場內頒發「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及「台灣閩客語文學獎」;場外則是熱鬧的「母語嘉年華」。但是在熱鬧活動的背後,得獎者卻也憂心,語言正在不斷流失中。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團體及個人獎,今年經各界推薦參與件數共170件,經初審與複審等程序,計選出得獎者共30件,其中團體類有5件,個人類則有25位得獎人。吳清基說,台灣的各種語言都有存在的價值及重要性,教育部從民國90年開始推動鄉土語言課程,除了是要推廣學習母語外,也是希望讓學生能尊重多元文化及語言。



14族語言都瀕危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說,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台灣14的原住民族都屬於瀕危語言,語言要流失很容易,想找回來則需要多花千百倍的時間及精力。他表示,為了能夠增加族語的價值,原民會也考慮讓族語工作者成為一種職業,留在部落發揮影響力。



在5個獲得貢獻獎的團體中,多次代表台灣前往國外演出的泰武國小古調歌謠傳唱隊,以祖先的語言唱出排灣族的生命,除了提高台灣能見度外,也傳遞了排灣族美麗的文化。



指導老師查馬克‧法拉屋樂表示,當初成立傳唱隊,除了是希望能夠留下祖先的歌謠外,也間接讓小朋友能夠學習族語。



主流文化打壓



「即便是在部落,現在小朋友也不太會說族語了,不但看不到族語對話的場景,老人家為了能夠孫子溝通,反而開始學說國語。」查馬克說,這就是部落的現況,小朋友進到學校後,說的學的都是主流文化,在升學考試的影響下,族語根本就沒有發展的空間。



查馬克說,雖然現在學校每週有一節的鄉土語言課程,但是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學習族語,除了小朋友提不起勁外,教材中也看不出不同地區排灣族的文化及腔調,因此查馬克開始以歌謠來帶動小朋友學習族語。



「我先到各個部落找老人家採集古調,學會後再回來教小朋友,透過歌謠學習,除了可以知道排灣族的文化歷史外,也保留了祖先傳下來的神話故事。」查馬克說,每段歌詞都記錄著排灣族的歷史文化,小朋友在知道內容後,唱出來也更有感情。



用創作留住語言



擔任布農語講師、同時也是原民會族群委員的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也獲得傑出貢獻獎的肯定。卜袞說,沒有文學的語言是沒有希望的語言,因此多年來他都以布農族語書寫日記,並且創作布農族語的詩作,就是希望留住語言的真善美。



「學習族語是可以多方向的,布農族傳統的報戰功也可以和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嘻哈音樂結合。」卜袞說,傳承族語並非只是考試或是認證,多面向的創作與使用,才是族語能夠不斷傳承的關鍵。



「長輩和老師有責任要讓孩子使用族語交談。」卜袞說,以前他在南部學校任教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很自然的與學生用閩南語交談,他認為原住民地區也應該如此。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11,53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