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1/13
部大評鑑制度 學者籲重新檢視
記者:【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民國91年開始成立的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是由各縣市政府向行政院原民會與教育部申請,各縣市再委託民間團體經營。為了解地方政府推動部落大學的運作狀況,93年開始進行評鑑,但由於評鑑方式仍在起步階段,有學者表示,評鑑制度應該重新檢視。

部落大學原屬於行政院原民會例行年度計畫之一,經過行政院原民會核定後,行文給地方政府進行發包,地方政府再與承辦單位簽約後執行,部落大學的經費是中央政府分攤80%(教育部50%,原民會30%),地方政府和承辦單位自籌20%。

但是由於部落大學的辦學權力在地方縣市政府,並不是由原民會或各民族議會自行統整,如果委託的民間單位表現不佳,縣市政府又缺乏監督,可能使得部落大學脫離肩負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初衷,加上縣市政府每年委託的承辦單位可能不同,造成部落大學的教育方向因為更換單位而產生變化。

部落大學負文化重任

參與98年度部落大學評鑑的屏東教育大學教授陳枝烈表示,部落大學與社區大學在辦學上應該有所區隔,他認為在一般教育體制下,所有的學問大都以西方或漢文化為主,部落大學必須負載著原住民人才培育以及傳統文化傳承。

但是以往評鑑的情況卻因為過於形式,所得到的成果也相當有限。陳枝烈表示,過去的評鑑,評鑑委員多半是共同評鑑所有的項目,但是由於時間有限,可能無法將所有資料都看完,只好抽重點或有多少時間評鑑多少資料,評鑑效果自然有限。

此外,各縣市對部落大學的方向、性質認知不一,也可能導致部落大學目標難以落實。陳枝烈說,原民會雖然審查各縣市所申請的部落大學,但是卻缺少明確的部落大學方向供各縣市遵循。

地區差異應納入考量

「評鑑應該因應各縣市部落大學原住民屬性的差異,評鑑的指標也應該有所調整與彈性。」陳枝烈表示,例如都會地區的部落大學和原鄉的部落大學,就應該因為辦學條件與學員需求的不同,在課程規劃與師資來源上有應該有所差異。如果都會型和原鄉型都用同樣的指標來進行評鑑,除了無法凸顯各縣市的差異外,連帶也會影響部落大學的發展。

陳枝烈認為,目前中央的訪視輔導,都是在評鑑之後才進行,對縣市政府與部落大學的助益並不大,只能檢視他們對評鑑的缺失或建議有怎樣的回應。他認為應該要在評鑑前就進行訪視,協助評估與檢視部落大學的校務。

至於參與評鑑的專家學者,則應該在評鑑前召開講習,除了讓專家學者了解中央的部落大學政策目標與各種技術性方面的規範外,並參酌之前訪視輔導人員對於各個部落大學的輔導意見,以作為評鑑之參考依據。

陳枝烈說,改善評鑑並非只是為了評定出哪一個縣市辦理部落大學最有成效,而是希望透過改善使評鑑制度更完善,讓評鑑能對部落大學提供最適切的處方與協助。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81,6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