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1/11
東大深入部落 推動文化重建
記者:陳威任
地點: 全臺 全部  
88風災過後,不論是政府或慈善單位都致力於重建工作,但多半是屬於民生及經濟的重建,較少有人關心部落的文化重建工作。台東大學教授劉錫等人,就從文化的角度切入,進行原鄉部落文史及部落地圖的搶救工作,希望能夠保留部落文化。

台東大學工作團隊去年9月18日獲南島社區大學邀請,參加大武鄉大竹村富山部落的殺豬祭儀,並前往了解富山部落災情、災因,在過程中知道富山聚落是排灣族Kanabi(甘那壁或加拿美)部落的分支,並決定拜訪Kanabi老部落。

工作團隊也在這段時間訪問部落耆老,經由口述了解部落大約生活領域範圍,描繪出部落的舊地圖,並且蒐集翻譯日據時期的文獻資料,完成初步報告內容。

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表示,原住民部落從日據時代開始,就不斷因為天災或是人為因素而必須要遷移,但是遷徙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缺少紀錄而遺失文化,所以希望藉由這次的參與,與族人共同努力保留部落文化。

重建應以文化為本

莫拉克風災過後,富山部落經過勘查,已經被列為危險區域,族人經過討論已經同意遷村,現階段縣府已協調安排出舊大武國小作為30多戶重建永久屋的地點。透過這次的文化調查,除了紀錄部落歷史外,也可以作為未來部落重建地點的參考。

劉炯錫表示,目前的重建工作大都缺少對於部落整體的思考。他表示,部落本來就是一個群體,群體的認同是以文化範疇來建構的,所以原住民社區重建不是個體戶的重建,而是群體式的重建,以文化為根本的重建。

促進部落公民參與

除了投入文化調查外,劉炯錫表示,未來希望能夠把原住民部落的真誠、利他、合作、分享、民主等「美德」從傳統文化中找回來並加以活化,讓族人充分的了解重建工作是多方面推動,同時也告訴族人透過參與式行動,促進部落的公民參與。

「最大的困境在於災區族人現階段還是必須先關注民生問題,如果民生問題無法獲得解決,文化議題就只能遭到擱置。」劉炯錫說,災後有許多部落都面臨到遷村的情況,這時候更需要有文化重建的認知,不然文化可能就在遷徙過程中流失。劉炯錫建議,部落文史工作者雖然可能缺少研究能力,如果有心想要紀錄部落歷史,可以與在地的社區組織或是大學合作,透過共同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在地觀點建立起部落的歷史論述。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95,6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