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09/11/26
原民教育弱勢 連累就業情形
記者:【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在現今教育體制下,原住民族教育問題始終沒有獲得根本解決,即便從升學數據上來看,原住民進入高等教育殿堂的人數有所提升,但是如果仔細比較,原住民學生不論是在教育政策或是進入就業市場,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26日開始一連兩天在台灣大學舉辦的「2009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至今已連續辦理第8年,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原住民族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原住民族教育議題,並且發表各自研究成果。

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周惠民在26日舉行的專題演講中,以「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與人才培育」為題,綜合原民會與教育部所調查的原住民教育數據,從數據中分析目前原住民高等教育問題,並進一步延伸到原住民就學與就業的關係。

數據背後隱藏問題

雖然87到96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資料,原住民族學生人數占全國總學生數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是在數據增加的背後,原住民族的教育弱勢問題,其實一直都沒有消失過。

根據教育部「9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概況分析」統計,原住民學生在國中小的義務教育階段,粗在學率和一般學生差距僅1%到2%,但是到了高中以上,兩者差距就有越拉越開的趨勢,原住民的高中職在學率比一般生少11%;大專在學率更是差了40%。

周惠民說,雖然近5年來原住民在大專院校粗在學率,已經成長了10.52%,但是深入分析數據後卻發現,雖然有更多原住民學生能夠進入大學就讀,但是原住民學生進入國立大學的數據不升反降,顯示出外加名額的升學新制,限制了原住民學生,尤其又以國立大學更加明顯。

外加名額反影響升學

「雖然說外加名額是為了讓原住民學生更平均地分散在各個校系中,但是過去只要成績到了就可以錄取,外加名額開始實施後,原住民學生反而形成自我排擠的情況。」周惠民說,原住民學生無法進入學費較低、資源較多的國立大學就讀,對於經濟相對弱勢的原住民學生而言,經濟情況往往成為沉重負擔。

周惠民表示,學校課程設計仍以主流文化為主,原住民族文化在學校課程中被邊緣化,造成學生在自我認同與學習上的困難;再加上教育資源有限又缺乏適當的性向輔導,造成原住民學生在休退學比率上遠高於一般學生。

就算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後,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根據調查顯示,原住民的失業率更是高於一般人。

周惠民說,過去原住民族的升學政策都是「管進不管出」,原住民學生透過優惠升學進入大專院校,但是政府卻沒有進一步去了解原住民學生培育狀況,也沒有對原住民學生是否學到職場所需技能進行調查,好不容易培養的高等人才卻因此浪費。

不缺培育欠任用

「在媒體報導88水災的新聞中,看到有災區小孩立志要當建築師,希望能夠重建部落,但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到底能不能協助原住民學生完成夢想呢?」周惠民說,總統馬英九過去曾說:「原住民缺的是機會。」過去針對原住民的人才培育政策,都是「重培育輕任用」,他認為除了要各領域廣泛培育原住民人才外,更應該給原住民更多機會。

「就業、教育和經濟,不但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所面臨最嚴中的問題。」周惠民表示,目前政府培育部落人才多屬計劃性以及臨時性,並沒有辦法解決原住民各項人才質量不足的問題。

周惠民認為,目前當務之急就是建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培養未來族群自治人才,建立系統的教育評估機制,並且透過建置原住民教育的長期資料庫,一方面鼓勵原住民教育研究,另一方面也能長期追蹤原住民學生學習及就業情況。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349,10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