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09/11/10
中東候鳥遷徙走廊 人鳥共生依存
地點: 全臺 全部  
以色列地處歐、亞和非三大州候鳥遷徙的要衝,每年春秋兩季都有超過五億隻候鳥過境,成為全球著名的鳥類科學研究基地;事實上,為了生存,農夫與候鳥之間一直存在著"說不盡的愛恨情仇,經過半世紀的磨合,以色列已經在人類活動和自然生態,找到共生的方法,讓兩者變成互惠互利的關係,成為許多國家保育濕地的參考典範。





漫天的候鳥,就是每年春秋兩季,在以色列賞鳥重地胡拉谷都會看到的景象,這裡每年有超過25萬名遊客專程到這裡賞鳥。



這裡儼然成為候鳥的天堂,事實上,50年前的胡拉谷可不是這樣;以色列在建國之初大興土木,農人抽乾了胡拉湖的水,要改做農地,但是事情發展不盡人意,溼地成了乾泥,也因為候鳥不來了、少了天然肥料,農業收成反而一落千丈



後來驚覺政策失誤,開始重新尋找人類活動和自然生態間脆弱的平衡點,於是興建了90公里長的運河重新提高湖水水位,果然讓荒地變良田,候鳥也重新回到胡拉谷,但問題來了,每次一到候鳥季,穀物就會慘遭秒殺,為了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當地開始發展候鳥餵食計畫,農夫會撥出部份農地供候鳥食用,還利用鳥禽獵食天性,在田間建立鳥巢,來抓老鼠;結果還有意外收穫,因為歐盟提高農業標準,他們用鳥禽捕鼠的計畫大大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作物價格雖然比較高,但是出口不減反增,讓人類活動和自然生態之間不再是你死我亡的緊張對立,而是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70,374,45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