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3/07/21
國際小米年 植物園辦展覽秀部落原生文化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產業經濟、農耕漁獵、部落發展  
記者: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地點: 全臺 全部  

 頂著烈日陽光、彎著腰低頭採摘小米,這是林試所響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訂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攜手南投信義的卡里布安村,種植來自卡里布安的小米、分岔小米等五個品系,並在台北植物園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部落族人北上共襄盛舉,分享採小米的心情

卡里布安部落會議理事 Laung (金維福):「它算是邊際作物,那除了小米、龍爪稷、紅藜、高粱、樹豆,這都是算是邊際的作物,它也不用刻意去施肥。」

部落居民 Lupa (幸秀鳳):「跟小米接觸很久,今(21)天才第一次自己採收小米。小米品種很多,有倒岔、有什麼,平常看人家在採收好像很簡單,(採)那麼久了才一小把,所以其實種小米都滿辛苦的。」

除了推廣台灣原生的小米之外,也提供了其他小物向台灣油芒、龍爪稷等地在地作物,族人更期望將文化與自然共存的精神,透過食農教育分享祖先的味蕾記憶。

卡里布安部落會議主席 Nieqo Soqluman:「主要是讓社會大眾了解,在這次的國際小米年間,很多的傳統的穀類一些作物,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甚至去嚐鮮、甚至去食用它。」

卡里布安村長 Goad Tanapima (田金城):「不僅在原鄉地區或是在都會區,慢慢很多的非原住民,了解小米這個食物(文化),(我們)當然是很希望重新再復育復振,小米的這個食物(文化)。」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提到,展覽不只是一個認識小米的開始,更是開啟民眾正視生活文化的契機。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在國際小米年的同時,不是只是想到這些農糧復育問題、農糧振興問題,部落要怎麼樣看待這些他自己傳統的(小米文化),那它現在有可能變成新興的用途或新興的作用。」

然而,隨著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全球農作物收成欠佳,國際上也不斷尋找解決飢荒的辦法,原住民族珍貴的小米就成了焦點,許多部落陸續開啟了小米文化復振之路,然而在延續小米背後乘載的文化記憶同時,該如何在2023年之後,這條路可以繼續走得更長更遠?也成了當前大家都在努力思考的課題。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854,7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