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09/07/27
原民文化活動觀察:需要被建構的多民族和諧
記者:王雅萍
地點: 全臺 全部  
在學校開東南亞民族的通識課,課堂上常常有很多來自東南亞的學生們,其中以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最多,他們很團結,上課都會坐在一起。有時候我會覺得他們來選我的課,只是想在課堂上尋找一種鄉情的安慰。



在民族教育的研究上,馬來西亞的民族關係,剛好是台灣的逆轉翻版,上課時曾經半開玩笑的跟學生說,在台灣是人口佔2%原住民族被人口佔98%的漢人欺侮,在馬來西亞則是人口佔25%的華人被人口佔60%的馬來民族統治。而在隔壁的新加坡,則是在馬來海洋中哭著獨立建國的華人國家。新馬一帶的華人,在複雜的民族關係中成長,要很有包容多元文化的智慧。



筆者曾親自訪問馬來西亞,感受當地華人自己創辦民族教育體系的艱辛,華人用蓋廟的心情,捐錢捐地出錢出力奉獻辦學,經過近30年努力,馬來西亞華人才完成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



據我觀察,學生只要是馬來西亞獨中畢業來台留學的,通常都很會辦活動,經常是學校社團的優秀領導人才,因為他們從小就要辦各種活動,替學校募款,讓華校生存下去。



相較之下,台灣的原住民獨立教育體系,倡議至今還未見生根發展,可能是原住民對民族教育覺察的殷切度,仍有待深化吧!



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也開始辦一些多民族團結的國族整合計畫,參訪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願景2020計畫」,是讓原本分流上學的三大族在新建的學校可以合校上課。



最近還聽到有學生參加且津津樂道的「國民服務計畫」。這是馬國在2003年開始推行,該計畫強制讓出生於1986年或剛剛考完SPM(馬來西亞的學力測驗)已經到達18歲的馬國公民無論男女參加。



服務計畫為期3個月,其中20%到30%的訓練課程是基本軍事訓練,包括基本射擊、步操、升旗以及遵守命令等,以提高青年的紀律。



雖然當地華教團體,不乏批判政策的聲音,筆者看到是馬國執政者透過計畫,以尊重差異的前提下,由主體民族出面,來努力創造跨民族互助團結共同記憶的努力。這可能是台灣目前的執政者,需放下高高在上身段,努力學習創造多民族和諧的共同願景。



另外筆者也注意到馬來西亞的新浪潮電影導演們,不斷傳遞跨越民族邊界的訊息,吸引觀眾的目光。經由來自馬國學生的介紹,看了幾部馬來西亞的電影,其中筆者最喜歡《Sepet》這部電影(Sepet是馬來西亞語,意思是單眼皮)。



故事中的男主角是華人,女主角則是馬來人,在馬國的宗教戒律森嚴,異族通婚必會經歷一場風雨,導演雅思敏(Yasmin)身為穆斯林,卻大膽走出框架挑戰,創作馬國第一部關於跨民族衝突的戀曲電影。



台灣做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也有很多需面對的不愉快的民族關係,希望未來各個民族之間會有更多的諒解和了解。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358,65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