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9.03.13
【午餐時間】戰後「山地」的國家建構與國共競爭——重論共黨「山地工作委員會」與原住民族菁英關係的謎題(1945-1954)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台北市 南港區  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講者:
林傳凱(本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

時間:
2019年3月13日(週三)12:00pm~13:30

地點:
本所第三會議室(本所新館3樓2319室)

講綱:
這次的分享,我將簡要報告我在博士論文第九章的研究內容。本章可簡化為兩個謎題:

第一個謎題:若對日本殖民到戰後的原住民(族)鬥爭軌跡進行長時段觀察,為何從1895年到1945年的半世紀間,鬥爭主要以不同規模的馘首(出草)為主要形式,但這樣的鬥爭形式卻在1945年8月改朝換代後便銷聲匿跡?取而代之,則是原住民族的政治菁英於1945到1950年代初期陸續提出高度自治、歸還傳統領域、正名「台灣族」等體制內改革訴求?造成鬥爭軌跡如此轉變的歷史因素為何?

第二個謎題:保安司令部於1954年的4月17日,宣布包括Cou與Atayal族的幾位政治菁英死刑,並於稍早的4月4日宣布幾位就讀中等教育機構的Atayal、Say-Siyat族青年五到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根據國府官方的判決所述,這些菁英由於與中共結盟而須以「叛亂」罪名處決。另一方面,根據先後向國府「自新」而轉向的共黨幹部、及倖存黨員的晚近口述所示,卻認為當時對原住民族的動員並不順利,只建立了極「脆弱」的同盟關係。相較於1946年到1949年間共黨地下組織曾於農村、工廠、校園中有過的迅速動員,在部落的挫敗頗為反常。究竟在戰後初期的歷史情勢中,這個國府認為「不忠」,而共黨卻又認為「結盟不順」的三方關係如何形成?這是我想要解析的第二個謎題。

在本次分享中,我將通過對於戰後初期山地行政制度(場域)變遷軌跡的考察,結合檔案、口述等材料,試圖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簡要報告,並藉此重建台灣原住民(族)漫長鬥爭史中仍曾在迷霧的一個片段。

演講語言:
中文

注意事項:
1. 餐點提供:
(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
(2)其他有興趣者,歡迎自備午餐參與。
2. 報名網頁:https://www.ioe.sinica.edu.tw/
3.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 3/10(週日)2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 3/11(週一)回覆。
4. 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
5. 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
6. 聯絡資訊:林音秀 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33,28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