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22.09.04
【活動】消失的名字-加禮宛事件前的侵略與捍衛
族群: 噶瑪蘭族 、撒奇萊雅族 、跨族群  
主題: 歷史、民族誌  
主辦單位:臺北記憶倉庫
活動地點:台北市 中正區  忠孝西路一段265號

【消失的名字-加禮宛事件前的侵略與捍衛】

清帝國統治台灣時期,1874年發生所謂的牡丹社事件;即琉球人在南台灣遇害,引來日本出兵台灣南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軍事行動。事後,清國政府檢討其實施已久的番界政策,認為需將台灣島上原本屬於帝國疆界外的「化外之地」納入疆域,乃發動所謂的「開山撫番」政策。

進入後山奇萊平原的清軍,不時與住在當地的住民發生衝突。1878年,正式演變為清國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戰役,即俗稱的加禮宛事件,或加禮宛戰役。事件牽涉Kaliawan與Takobowan等2個部落;前者屬於今日通稱的噶瑪蘭族人,後者為撒奇萊雅族人。事件名稱加禮宛,即取自Kaliawan此部落名稱。此戰役最終在族人武力不敵的情況下潰敗,部分族人遭到殺害,部分則隱身於鄰近的阿美族人中。

《加禮宛事件》一書,除了從地理空間 上描述噶瑪蘭與撒奇萊雅這兩個族群遷移原因、部落同盟何以形成、社會制度和對外關係外,還特別加入族人後裔的口述訪談。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康培德老師,以原住民 為主體的觀點,以及當地長期的歷史結構與趨勢變化,與我們一起聊「加禮宛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與影響。

講者 | 康培德 /《加禮宛事件》作者、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教授
日期| 2022/09/04(日)
時間| 14:30-16:00
地點 | 臺北記憶倉庫二樓講座區(忠孝西路一段265號,近北門捷運站2號出口)
報名|https://forms.gle/3RRc32fZQG6P8m73A
費用 | 自由隨喜
備註 | 為保障他人權益,已完成報名但臨時不克前來者,敬請提前告知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75,00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