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21.11.26
【計畫,工作著:返鄉原青的創生實驗與沉澱說話】線上講座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臺大原民中心、臺大原聲帶社
活動地點:全臺 全部

面對臺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發展,以及近年來造成青年貧窮的結構性危機,「返鄉」逐漸由個人性的行動,轉為結合「地方創生」而成為受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解方」,寄望以此維繫地方、促成人口回流、降低城鄉越形險峻的不平衡發展。戰後第三、四代臺灣原住民族青年所面臨的文化焦慮,成因至為複雜,但近年來越來越浮顯,「返鄉」往往成為個人身份認同追尋與生涯發展的重大思考:但它真的是解方嗎?帶著些許浪漫成份的返鄉故事背後,給予返鄉青年適切的制度性支持,讓青年與地方社會接軌,建立起具有可行性、延續性的實踐模式,也成為公部門與部分民間企業思索協助偏鄉脫離「限界村落」危機的方法,而「計畫」(各類獎補助、獎金、小型勞務採購服務案)則成為國家治理的資源路徑,是比較容易啟動開始的觸發鍵,業界行話形容為「擾動」。

  在本次講座,中心邀請了三位自外地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決心「返鄉」的原住民族青年Tiyansu Pawtawan、Hafay Nikar、Aziman Takisdahuan,他們分別來自於花東縱谷南端同一緯度線上海岸山脈、卑南溪畔與中央山脈山麓,他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背景雖然各不相同(精緻農業/地理學/社會工作),卻同樣經歷了數年的返鄉歷程,在各式各樣的計畫工作裡逐漸熟成,無論是過去完成式、現在進行式或者是為未來式,在他們的夢想與生涯規劃裡頭,最初的那個起點走出來的路徑,是否能夠提供給在校青年或者社會大眾什麼樣的啟發?「工作者」如何周旋於公務員之間在依法行政範圍下的裁量權,並且達成一個一個的結案標的?現行的競爭型資源分配,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而「計畫工作」要做到什麼階段才有可能更往前進一步?或者更生活切身的,爸爸媽媽鄰居們都想問的: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可能賺錢嗎?能負擔家計嗎?


【時間】
2021/11/26(五)13:00-16:00


【活動流程】

第一場| 13:10-13:30
海岸山脈山腳下:日出電光友善田
黃瀚(Tiyansu Pawtawan)
「日出禾作」友善田小農/咖啡師/前植保機東區扛霸子/臺東慢食一星評鑑/孩子的爸

第二場| 13:30-13:50
Maomah I Parupu 耕耘新福,追求幸福
江長銓(Hafay Nikar)
民族學碩士/計畫工作者/大哥哥/年齡階層復振者/手工藝模範生/純仁茶侍茶師

第三場|13:50-14:10
中央山脈山麓地帶:莫忘「初」心
Aziman Takisdahuan
東布青創辦人/初來青年會催生者/文化館解說員/樂手/兼任講師/民代參選人

主題對話討論| 14:10-16:00
主持人:謝博剛/與參與線上座談的各位


【主辦單位】
臺大原民中心 x 臺大原聲帶社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23,5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