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貢祭  卡那卡那富族
返回上頁
圖片版權為「臺灣之美:意念影像圖庫系列」

米貢祭(mikong)是在傳統卡那卡那富族曆的年底小米收成時舉行,米貢在卡那卡那富族語的意思是小米,因此可算是一年的結束祭,主要祭祀的對象為támu ‘ənái(地神)。可說是慶祝小米豐收的祭典,由於全族共同舉行。(林曜同,2007;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4)

各家族首先進行家族的家祭,黏糕和魚、酒是必備的貢品,每個家族之間都要分享與交換這些食物。(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4)

當家祭完畢之後,每個家族就會帶做好的年糕、烤好的肉和魚,以及釀好的酒,前往公共會所(cakərə)輪流奉獻。之後長老會唸祭詞,希望támu na’úrang(祖靈神)和támu ‘ənái(地神)繼續庇祐族人,讓族人世世代代都能夠準備豐盛的食物,邀請támu na’úrang(祖靈神)和támu ‘ənái(地神)前來享用。(林曜同,2007,2012;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4)

奉獻祭品以及祭拜儀式之後,男性族人會聚集到公共會所上,拿起一小塊年糕,搓捏之後再黏於公共會所的柱子上,並祈禱támu na’úrang(祖靈神)和támu ‘ənái(地神)能保佑全族人健康平安,之後全族不分男女老幼一同歡唱祈福歌。然後,各家族也會準備酒食,互相招待,並盡情的飲宴歌舞。(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4;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2001〔1918〕)

之後要進行驅疫(moanivi)的儀式,族人會拿著火把與芒草到部落入口綁芒草,將它們互相打結,此時,留在家屋內的族人則會把雞、牛、羊等家禽與家畜趕到家屋內,因為族人相信,宇宙間有各式各樣的精靈(incu),有好的也有壞的,精靈是需要和人類分開的,所以要在入口處綁芒草,要精靈不要進入到部落中。在驅疫儀式結束後,米貢祭就完全結束,也象徵卡那卡那富族一年的結束。(林曜同,200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2001〔1918〕)

參考資料

圖書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編譯(2001〔1918〕)。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林曜同(2012)。鄒族的歲時祭儀。潘英海主編,臺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論文集(上)(頁41-64)。屏東縣瑪家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博碩士論文
林曜同(2007)。建構、分類、與認同:「南鄒族」Kanakanavu族群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臺北市。

網站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4)。米貢祭詞條。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3日,檢自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589&keyword=%B6%B0%B7%7C%A9%D2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66,4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