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的調查及推論,部落族人最早居住在新武路溪上游的山坡地,因為擔心遭到達邦社的攻擊,離開祖居地,尋覓適合定居的地區,有些族人在荖濃溪東岸停留,最後形成美蘭社。有些族人則繼續往西南方前行,到達楠梓仙溪東岸甲仙埔一帶居住,其後又離開甲仙埔,再塔羅留溪南岸定居,隨著後來道路的開通,現在大多聚居於荖濃溪北岸一帶。
古時候為排剪社[拉阿魯哇族四社之一]的領地,與高中部落同屬為一個部落。
布農族人則是1951年開始來此地定居,到了1958年以後,由於拉芙蘭里的土地受到八七水災洪水的沖毀,布農族人大舉開始往高中里一帶遷移,1972年之後,由於南橫公路開通,本地就業容易,吸引其他地區的布農族大舉遷入,最後成為本地的強勢族群。
此外,因為本部落拉阿魯哇族人稀少,布農族在本部落又屬於強勢族群,所以部落族人有布農化的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