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根本為人,土地又為文化之母,台灣原住民千百年來早已與土地默默建立了一套和諧機制,其中更孕育出多元的「狩獵文化」。排灣部落因遷居較晚漢化未深,再加上部落龐大,因而保存了更豐富、傳統的狩獵文化。因此本文之研究目的旨在調查及紀錄排灣部落現存狩獵文化資料,並以文化的角度出發,探討排灣部落族人狩獵文化之內涵。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方式進行,以民族誌、訪談法及觀察法來蒐集研究所需資料。研究期間自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總計共訪問及觀察18名的獵人與耆老。將排灣部落族人狩獵的傳統與現況做一整理。研究顯示,排灣族人認為「獵人」不僅止於有能力獵殺野生動物,更代表一種在地知識文化、獨當一面的精神以及對自然萬物尊重的態度。狩獵文化的傳承多從小開始,狩獵活動的過程中,獵人即被教導傳授狩獵相關的知識技能、禁忌習俗及神話傳說等。而在時地變遷下,以頭目為中心的獵場制度與習俗漸趨薄弱。獵具的使用與獵法也與傳統大不相同,各個世代對禁忌與占卜的看法亦不盡相同,但獵物的選擇還是延續以傳統四獸的台灣山羌、台灣長鬃山羊、台灣水鹿、台灣野豬為主要狩獵物種,利用方式及獵捕知識亦承襲傳統,狩獵時節則是以秋、冬兩季為主。
http://tulips.ntu.edu.tw/record=b4268538*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