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對國中男子一百公尺跨欄前三欄架速度之影響
作者 李丘威達
學校系所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對國中男子一百公尺跨欄前三欄架速度之影響。受試者以八里國中18名男子田徑選手(跨欄初學者)為受試對象。分為A、B兩組,各分9名選手。訓練時間為四週,每週一、二、四、五日訓練,共四天,A、B組,共同訓練內容為跳繩 (6x10s)、跨欄基本動作(走欄6x5H)、(正走、後縮、前導) 跨欄6x5H、(正跨、後縮、前導) 跨欄6x5H。在個別訓練,A組訓練以 8×30m直線衝刺(休息3min)。B組訓練以圓錐跨步跳 2x30m (休息3 min)、圓錐曲折跑 2x30m (3 min)、圓錐跨步跑 2x30 m (3 min)、圓錐跨欄跑2x30 m (3 min)。平均年齡:A組 14.67±1.22 year、B組 14.56±0.88 year,身高:A組 163.7889±5.08 cm、B組 167.57±5.46 cm,體重:A組 52.64±7.95 kg、B組52.9±3.99 kg,訓練年數:A組 2.11±0.78 year、B組 2.33±0.87year。

  採用以相依樣本t考驗,比較A組與B組前、後測之間的差異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在四週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對國中男子一百公尺跨欄前三欄架速度之影響後,選手的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及基礎與專項能力關係,顯著水準 (p<.05)。研究結果:受試者實施四週訓練結束後,(一)基礎能力:下肢動力CMJ, A、B兩組,皆達顯著進步;A組後測平均值高於B組。30m速度, A、B兩組,皆達顯著進步;B組後測平均值高於A組。但A、B兩組基礎能力,均未達顯著差異 (p>.05)。(二)專項測試:40mH速度、反應時間及反應力量, A、B兩組,皆達顯著進步;B組後測平均值高於A組。但A、B兩組專項測試能力,均未達顯著差異 (p>0.05)。(三)、基礎能力與專項測試相關分析:(1)下肢動力與起跑反應時間之相關。A組T1與T2,分別為 r = -0.283、r=0.380,兩項能力之相關,均未達顯著相關 (p>0.05)。B組T1與T2,分別為 r= 0.239、r=0.325,兩項能力之相關,亦未達顯著相關 (p>0.05)。(2) 30m速度與40mH速度測試之相關分析:A組T1為 r=0.448,未達顯著相關 (p>0.05)。T2為r=0.877有,達顯著相關 (p<0.05)。B組T1與T2,分別為 r = -0.39、r=0.615,兩項測試則未達顯著相關(p>0.05) 。(3)下肢動力(CMJ)與起跑力量之相關。A組T1,r=0.726,呈現顯著相關 (p<0.05)。T2於兩項測試﹐結果顯示 r=0.316,兩者未達顯著相關 (p>0.05)。B組下肢動力與起跑力量T1、T2雖有明顯進步 r=0.303,都達顯著相關 (p<0.05),但T1 CMJ與起跑力量未達顯著相關 (p>0.05)。T2於兩項測試﹐結果顯示 r=0.191,兩者未達顯著相關 (p>0.05)。

  結論:由本研究結果得知,AB兩組受試者實施四週訓練結束後,在基礎能力(下肢動力CMJ、30m速度)及專項能力(反應時間、反應力量、40mH速度) 皆達顯著進步。但在基礎能力之下肢動力CMJ進步較多的A組與基礎能力之30m速度進步較多的B組,兩組相較下,B組在專項能力之40mH速度較優於A組,由此看來,B組之訓練可提昇基礎能力之30m速度及專項能力之40mH速度優於A組。

  關鍵詞: 下肢動力、30m 速度、反應時間、反應力量、40mH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