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2.06.01
台灣的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之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其他  
作者 呂華維
學校系所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現實主義的國家中心觀,不僅深深的影響國際政治領域,更主導了傳統國家安全的思維。但當我們將國家作為討輪國家安全的主軸時,卻往往忽略來自國家行為者以外的威脅。在台灣,兩岸軍事上的差距,致使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成為傳統國家安全討論最主要的核心議題。然而自1980年代中期台灣民主化歷程展開以來,省籍矛盾、族群衝突、國家認同等問題成為台灣社會內部爭議最大、影響最廣泛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在經政治動員後往往具有強烈的爆發力,不僅使得族群間造成嚴重對立,威脅政治體系的穩定,甚至進一步與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威脅產生糾結,而成為討論國家安全時不應被忽視的一個課題。

由於傳統國家安全的討論著重於國家層次的討論,而忽略其他面向的議題,致使許多非傳統性的威脅無法被解釋,因此從1980年代開始,學界開始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來討論國家安全。本文也從國家安全的指涉對象、核心價值與威脅、獲致安全途徑等三個面向,並從國際、區域、國家、國內四個層次建構起國家安全的理論討論。然後從當今族群衝突、國家認同分歧等內部因素,討論起台灣的國家安全。

省籍矛盾、族群問題成因其來有自,而今日其具體的矛盾則表現在不同族群國家認同的分歧上。除了原住民外,絕大部分的台灣民眾,不論其本身或祖先多來自於中國大陸,因此族群間血統、文化上原生性的差異有限,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在不同族群的先來後到間,因歷史的記憶、生活的經驗不同而呈現的多元差異,尤其是光復後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國民黨撤退來台灣後的白色恐怖、對不同族群間不公平權利、義務關係的提供,更是今日族群間矛盾的成因,也是國家認同分歧的重要成因。

對於國家認同的討論,本文試圖從自由主義的制度、憲政認同與民族主義的族群身分認同兩條國家認同思路討論起。在承認台灣當前族群多元差異的前提下,主張不應該採取具有排他性的大中國民族主義或台灣民族主義作為認同標的,而應在尊重不同族群各自歷史記憶與生活經驗下,藉由透過民主體制,提供每一位公民公平的權利、義務關係,進而在族群多元差異下,以公民身分、民主制度作為認同的標的,凝聚國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