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6.06.01 ~ 2007.06.01
社區林業作為部落自然資源管理之應用 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為例
作者 史育禎
學校系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本研究企圖由司馬庫斯部落在共同經營制度下的自然資源管理方式與目前林務局所推行之「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作比較,了解(1)原住民的傳統生態知識如何運用在現代自然資源管理的模式中;(2)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對自然資源管理的方式以及原住民對森林經營的需求與主張。研究方法則深入訪談基層林務工作人員,了解在地原住民與林務工作人員在溝通、執行林業管理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二者對社區自然資源管理的想法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司馬庫斯在共同經營制度之下,由於教育水平的提升、與外界的接觸頻繁及內部的自省,自然資源的管理方式已有五年三階段的司馬庫斯傳統領域生態保育計畫,包括訂定管理的機制、復育的計畫、及進行宣導與人才的培育都有規定,且有部落公約,對於各項事務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對自然資源的管理有很大的助益。而部落原住民與林務基層人員都認為社區林業的政策程序慢於部落行動。因此,若要將社區林業作為部落社區自然資源管理之重要執行項目,應將在地社群充分的納入自然資源管理與國家體制之中,以協調部落與行政體制間的關係,以達到較佳的自然資源管理方式。



[ 英文摘要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Forestry Project (CFP) on an indigenous community which employs the common-pool concept on its community resource management tasks. We interviewed with officials of Taiwan Forestry Bureau (TFB) and residents of the indigenous Smangus community. In addition, we extracted indigenous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y observing residents’ routine activities such as hunting, plantation, ecotourism service and so on.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eneric implementation plan of CFP can not meet the community’s expectation in terms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a successful CFP,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should be able to meet individual community’s requirement. The perception gap between TFB and communities should be diminished and a multi-dimension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s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