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92.06.01 ~ 1994.06.01
一個泰雅族國民小學音樂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
族群: 泰雅族   
主題: 音樂、學術研究  
作者 吳美娟
學校系所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地點 宜蘭縣 南澳鄉    
研究內容

中心館藏網址 http://tulips.ntu.edu.tw/record=b2192255*cht

[ 摘要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在宜蘭縣南澳鄉的一所以泰雅族人為主的國民小學中,音樂課程的實施現況、構成元素、組織原則,深究影響該校音樂課程實施的社區及縣級因素,並討論如何應用該校音樂課程的實施模式,來有效地推動國民小學本土音樂教育。
本研究以詮釋性教育研究法為研究方法,以參與觀察、深度晤談、文件分析為主要的資料收集方法,資料收集時間從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到民國八十四年三月,資料收集的對象包括「大南國小」全校師生、南澳鄉內其他六所國民小學部份教師與行政人員、「大南村」部份村民、當地教會的牧師與詩班負責人、及宜蘭縣政府教育局相關單位的負責人。
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大南國小」音樂課程的實施,是在學校、社區、縣級三個層面間交互作用下產生的。在學校的層面,包含目標的訂定、教材的編選、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評鑑的實施等構成元素,發展與組織的原則,及學校行政的配合。在社區,當地獨特的社區音樂文化,及教會的兒童音樂活動,對學校音樂課程的實施,有莫大的影響。在縣級的層面,教育局相關單位的音樂教育政策,是音樂課程施行的依歸。
「大南國小」音樂課程的實施,強調根據當地兒童的文化、生活習性,來設計適合當地兒童的音樂課程,可說是一種更適性的音樂課程實施模式。該校在教材綱要方面,以演唱、演奏為課程實施的核心、發揮當地人熱愛歌唱的天性;在教學法方面,配合當地兒童視譜能力較差這點,以範唱(奏)為主要的教學法;在教材方面,配合當地泰雅人普遍受流行音樂影響的文化背景,選曲的範圍擴大,方向多元化;配合該校學生人數少、師資缺乏,以混齡編班來實施音樂課程,並非排課、教師授課科目、實施時間、地點等方面做彈性調整。
教會兒童詩班學校音樂課程的影響,包括正負兩面。在正面影響方面,包括增進兒童接觸音樂的機會、增加兒童音樂表演的經驗、促進兒童音樂發展的成熟、增進兒童同儕間模仿與學習的機會、促進兒童聯貫兒童詩班與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負面的影響方面,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兒童詩班常需要青年班或少年班去教,在這些師資的音樂訓練不甚完整的情形下,偶而會有教錯的情形產生。
傳統泰雅族的民謠,在「大南村」而今多已不復流傳,泰半被時下的流行音樂所取代。由於社區音樂文化的多元化,促使學校音樂課程選材的多元化。此外,為正視流行音樂對當地兒童的影響,「大南國小」會選擇適合兒童的流行歌曲,將之納入正式的音樂課程中。
在縣級的影響因素方面,由於擁用縣府本土化、多元化的教育政策支持,「大南國小」音樂課程的實施,能更彈性地整合各方的資源。由於「大南國小」早在宜蘭縣政府實施鄉土教學前,便實施鄉土音樂教學,可供未來鄉土音樂教學全面實施的參考。縣府歷年舉辦的音樂比賽,對「大南國小」音樂課程實施的影響,可分兩方面予以說明。在一方面,可以提升泰雅兒童的榮譽感、提高學習動機、提供音樂表演、觀摹的機會、鼓勵偏遠勇類的原住民國小重視音樂課程。在另一方面,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對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不免有所偏廢。
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如下。在對後續研究者方面:1.泰雅族人對自身文化的研究,需再加強;2.臺灣其他民族國民小學音樂課程實施現況,有待進一步研究;3.宗教在原住民其他部族、平地,對國小音樂課程的影響如何,值得探討;4.鄉土音樂教學實施情況,有待後續研究。對學校的建議:1.音樂課程的實施應更彈性化、多元化;2.小型學校的藝能科技學,可採統合方式實施;3.整合社區資源,增進、擴大音樂課程的實施成效。對行政單位的建議:1.結合教會的力量,落實國小音樂課程的實施;本土音樂的保存、研發與運用,亟待加強;3.在師資培育方面,重視教師本土音樂素養的培養;4.本土音樂的教學,配合音樂課程實施;5.發揚泰雅人音樂、體育的專長與特色;6.運用比賽或研習活動,積極推動本土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