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戶外教育的理論基礎來看,實施體驗式教育恰能彌補全人教育過程中缺少現場教育的環節,同時可以解決12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綱中所欲追求的自發、互動與共好之課程理念與願景。戶外教育工作者主張人們面對環境問題除了要有覺察能力,必須優先具備正確的環境知識,方能改變環境態度,進而影響環境行為的轉變。
本研究以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為場域,探討學生在參與戶外教育課程後,對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關係及影響;研究對象以曾參與知本森林遊樂區戶外教育課程之台東縣238名學生。
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的學生在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平均值高於其它背景變項;依據人口統計變項研究假設顯示,年級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項則無影響;環境認知與環境態度有顯著正相關,環境認知與環境行為有顯著正相關,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有顯著正相關。依據Pearson相關係數檢驗,環境認知、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三個變數有顯著相關。
研究建議戶外教育年級越小實施效果越佳,以學校知識性的養成為底,自然教育中心活動為輔,可以提高戶外教育扎根之成效,未來課程建議於戶外教育活動中融入無痕山林概念,鼓勵低衝擊性的親山護林遊憩,使戶外教育執行更具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