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1.06.01 ~ 2021.06.30
紅鼻子醫生:台灣醫療小丑即興表演訓練與醫院現場策略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當代藝術、學術研究、醫療保健  
作者 卓家安
學校系所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本研究擬以台灣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小丑醫生」在台灣的起源與發展過程,及其介入醫院空間的即興表演策略。

「醫療小丑」(又名「小丑醫生」、Clown Care、Hospital clowning)相關概念初見於一九七零年代,廣泛指涉進入到醫療現場提供小丑表演的計畫與行動,旨在以小丑表演介入醫療空間,使空間內之參與者皆能擁有更好的醫療品質。隨後,自一九八六年的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及加拿大的羅柏計畫開始,該概念迅速於三十年間於世界各國廣泛發展,並逐漸專業化。
2015年,沙丁龐客劇團團長馬照琪女士自法國引進完整的小丑醫生培訓系統,成為台灣第一個專業的小丑醫生組織,並以「紅鼻子醫生」為名,持續於台灣各醫院進行小丑表演。
透過文獻整理、觀察與訪談,本文擬梳理「紅鼻子醫生」在台灣的發展歷史,並紀錄紅鼻子醫生的演員培養,以及其表演方式實際運用在醫院的經驗。排練場中的「戲劇小丑」和「即興表演」訓練,難以萬全地準備醫院中可能發生的無數種觀演情形,因此,如何在完全開放、隨機的醫院現場,維持小丑角色並進行即興表演,全然關乎於紅鼻子醫生的表演選擇,以及現場策略。本文即以紅鼻子醫生的演員經驗為分析核心,探討小丑即興表演從排練場到醫院的運用與變化。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8478592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