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於1980年代之後,產業結構的變化由勞力密集走向技術與資本密集產業,而以製造業工資水準影響最大,由於臺灣出生率降低,人口高齡化,國民教育程度提高,比較不願意從事具有危險性高(Danger)、困難(Difficult)、骯髒(Dirty)有著3D稱號的製造產業,政府有鑑於此在1992年開始引進外籍移工。製造業對於外籍移工的需求日益擴增,對於管理上之問題因而產生外籍移工逃跑事件而引發社會之疑慮。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外籍移工管理成效,包含提升外籍移工工作穩定度、減少職場衝突、使外籍移工感受組織重視與關懷,進而達到助人行為以提高組織生產力。
本研究流程以資料蒐集與分析,研讀文獻參考後,以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探討企業外籍移工管理成效之研究主題,過去學者的研究以量化研究分析為主,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之後針對外籍移工需求,進行質化研究訪談企業人資主管,並篩選受訪之企業與設計訪談題綱,進行深度訪談,最後整理訪談資料,做出結論與回饋。
研究結果發現:企業在不同組織特徵之下,對於教育與訓練方面,職前訓練企業採行公司原有管理規章、工作說明書和翻譯說明書,並且明確揭示公司的規章與各項福利制度說明,杜絕外籍移工對管理制度不熟悉而引發管控問題或衝突。少數企業針對績效評核來遴選留聘者並給予職涯培訓。
在薪資與福利方面,企業重視外籍移工居住無虞並提供宿舍安排,其管理方式由企業與仲介共同管理。雖然薪資福利方面薪資組成結構與本國勞工相符,但薪資仍有落差,故外籍移工並未享有與本國勞工相同的薪資福利制度。
在工作安排與職場關係方面,企業主落實定期召開外籍移工座談會,委請仲介在場溝通與協商,外籍移工若有各項職場問題可與仲介聯繫或是經由公司申訴管道進行申訴亦能直接聯繫人資,多數企業人資部門會於第一時間輔導處理,促使勞資關係和諧工作勝任愉快;受訪之六家企業中皆實施混合工作編組模式,由資深外籍移工擔任工作指導員,混合工作編模式在職場中較少有衝突,是多數企業皆表示外籍移工與本國勞工在職場關係中相處模式最為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