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1.05.21
宜蘭都市阿美族ilisin祭儀文化的重塑與適應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傳統信仰、歲時祭儀、學術研究  
作者 孫湯玉惠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居住在宜蘭縣的A’mis/Pangcah阿美族人,源自資本主義起飛的1960年代開始由花、東原鄉移出,各個部落族人因為工作、異族通婚等社會推力遷移至宜蘭縣的12個鄉、鎮、市內,相較於花東原鄉部落而言,宜蘭縣阿美族人以點狀分散的居住形式散居於宜蘭縣境內,要凝聚族人並傳承ilisin歲時祭儀年祭文化本屬不易。

移居至都會的A’mis/Pangcah阿美族人在離開部落之後,於大都會中面臨多元族群及多元部落的衝擊,可想而知傳統豐年祭儀文化在都市逐漸的式微,新生代族人對自身文化認知愈來愈薄弱,保存與傳承傳統祭儀之連結性亦將慢慢的脫節,為了在都會區也能保存與傳承傳統祭儀文化之目的,如何解決文化祭儀執行困境的表現在都會型態而言更為重要。
本文研究以遷徙至蘭陽平原的A’mis/Pangcah阿美族人,如何在都會區傳承ilisin歲時祭儀年祭文化做為研究方向,試圖藉由縣內原住民部落大學原住民課程語言振興、教授原住民歌舞文化推廣及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文化展演與各區域族人參與文化活動對話,以祭儀歌舞為文本,重新塑造出宜蘭都市A’mis/Pangcah阿美族的ilisin歲時祭儀年祭文化。從部落到都會、從傳統到現代,ilisin歲時祭儀年祭文化的重塑過程中,歷經各區域族人對於祭儀內容的取捨及各部落呈現祭儀歌舞的選擇,再從中整理出宜蘭區與原鄉部落傳統ilisin祭儀歌謠與舞蹈求異存同。在儀式斷裂跟再造中,祭儀經過取捨、演化、重塑與適應,整體過程研究目的朝向整合都會區來自不同部落、族人的豐年祭祖儀式、形塑一個都市阿美族可以共同接受與適應的祭儀文化、在一個整體組織中,建構出一套訓練方法來重塑屬於宜蘭都市A’mis/Pangcah阿美族ilisin 祭儀年祭文化。
研究者從傳統的部落經驗與宜蘭歷屆所辦理之都市原住民聯合ilisin豐年祭儀文化活動經歷、收集相關資料、參考文獻整理以及透過大量田野調查與宜蘭阿美口述訪談計畫中,先整理出宜蘭境內A’mis/Pangcah阿美族人的遷移與辦理祭典儀式類型,討論A’mis/Pangcah阿美族人如何展現異於他者的ilisin年祭文化特色;並從在宜蘭當地,了解這些儀式對於宜蘭A’mis/Pangcah阿美族人的意涵,以及族人如何藉由儀式過程達到文化傳承,並凝聚「宜蘭A’mis/Pangcah阿美族」的族群認同。
  研究者期望透過本文來紀錄近代A’mis/Pangcah阿美族在移入宜蘭後,A’mis/Pangcah阿美族人的傳統文化與ilisin年祭的演變,藉由分析ilisin歲時祭儀文化展演重塑、凝聚族人共識的集體認同中,理解宜蘭A’mis/Pangcah阿美族傳統社會文化的價值與規範,透過宜蘭縣境內及本文紀錄歷年所辦理傳統ilisin豐年祭典儀式,慢慢形塑成為屬於宜蘭都會區A’mis/Pangcah阿美族ilisin歲時祭儀年祭儀式文化的過程,也同時補足原住民族遷移史中宜蘭A’mis/Pangcah阿美族之民族誌紀錄。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90571811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