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區多為太魯閣族人,因通婚及遷入,逐漸有漢族、阿美族、布農族人。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生,所種植的經濟作物有水稻、玉米、文旦柚、苦茶油、檳榔、及紅龍果。在農忙時節,居民返鄉從事農作物整地、種植、收成。非農忙期間,則遠赴台北或都會區做模板工、鐵工等工作,以賺取足夠的薪資,貼補家用。 由於居民生活水準不高,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期待有著「M」形的顯著差異,好的家長會敦促小孩接受教育,透過教育的歷程,增加小孩向上流社會流動的機會;當然也有家長是從來不管教子女教育的,惡性循環結果,更加速家族的沒落與衰敗。社區居民透過宗教信仰,彼此相互撫慰與扶持,將壓力與不可知的未來交託上帝(神)。由於教育與休閒生活的缺乏,宗教的「教會活動」因而格外重要,生活作息都會因宗教活動所牽絆。 本社區大多信仰基督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居民生活純樸,舉凡婚、喪、喜、慶,都以自己所信奉的教會遵循禮教,因行之多年,早已釀成風氣與習慣,只是外地的人參與時,多少都有股未受尊重的無奈。 本社區有10%弱的布農族人,社區聯外道路有(1)古村→三民線→台9線、(2)古村→崙山→三民→台9線、(3)古村→山里→中平→台9線等三條;近來,鄉公所大力改善鄉道社施,陸續自三民里到古村裝設路燈,路面舖設泊油,部落主要街道的檔土牆面,都以洗石子的方式,設計成具Truku風味的街頭形象圈。大大改善了部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