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都會22年的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不只服務身障者,也承接新竹市的文化健康照顧,其中皮雕課程、編織學習,訓練長者的手眼協調。
頂埔文健站長者 董蓉:「我很會做針線,我的包包有的都自己做,但是呢(原民)針法不一樣;我這一次非常榮幸跟老師學到新的方法,縫出來的效果非常棒,很享受、非常非常享受!」
皮雕老師 劉茂祥:「主要的學員大概都是身障朋友,要不然就是我們都會區的一些原住民朋友;那我們老人家來做的話,做這一塊手做、就是皮革手做,就對他們來說有一些療癒,可以幫助、促進老人家腦部的(刺激訓練)。」
除了協助長者延緩老化,課程不限族群開放授課,也是希望在傳承之餘也能達到全民原教的願景,也能開啟與主流社會對話的契機。
皮雕老師 劉茂祥:「透過我們文化健康站的方式模式來去做一個(文化)宣導,讓他們自己知道我們來這邊有一個(原民)皮雕的課程,我們不只是限原住民、或者是我們的漢人、或是族人,每個人都可以來的,沒有限(制)人。」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總幹事 孫敏聿:「除了是一個延緩失能的媒材之外,它還有文化傳承(功能),因為像我們都會把它研發成弓帶、箭帶,我們都希望可以把它傳統的保留下來、那再創新、然後再增加市場性,並且可以協助我們身心障礙者就業。」
總幹事也說,分享原民文化的同時也建立了族人的成就感與自信;但是,原心會也表示新竹市雖然交通便捷,但是長者的接送仍是文健站的一大困境。
頂埔文健站計畫負責人 高婉琪:「可能有的是獨居,如果說要來站上其實都是有困難的;但是新竹市區比較沒有一個完善的可以做接送的服務,不過我們站上有做(接送),在人力不足下你就會有一些困境。」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總幹事 孫敏聿:「那像客家事務科它可能就會編在文化局,那文化局相對是沒有原住民事務、或是原住民文化的事務,那他們的公務預算也很少,所以要推動相關的事務都非常地困難,甚至於要橫向連結其他的資源也都非常地不容易。」
總幹事指出新竹市的組織架構,一級單位當中並未設置原民局處,而相關事務則落在民政處的原住民事務科;雖然新竹僅有近5千原民人口,但這樣的行政資源,可能也會影響社福單位的業務推動。
頂埔文健站計畫負責人 高婉琪:「因為新竹市只有原民科,服務原住民項目可能也只有2個人,所以他們在接收這些訊息的時候,就是我們可能需要幫助或是什麼,不見得會有很好、很快速地一個(處理)。」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總幹事 孫敏聿:「(以)族人、長者、失能者、身障者的需求出發,其實他的業務會落在行政、衛政跟這個民政,這三個局處的人對於相關的(文化敏感)專業都是零,很多時候狀態下,族人的需求是沒有辦法被滿足的。」
即便如此,原心會以及頂埔文健站仍是提供照顧服務或是相關諮詢,來接住每一個需要協助的族人,期盼降低都會原民的孤獨感,因此也喊話政府提供多元支持與鼓勵。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理事長 劉乃禎:「大家都知道我們新竹市已經是一個高所得(縣市),希望說政府能夠在撥款或者是在經費的部分,能多多地再給我們原住民多一點的鼓勵跟支持。」
原心會也期待未來能夠催生國家級原住民身心障礙者服務的單一窗口,融合衛政、社政、民政,共同重視原民身障的需求,來達到優質友善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