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國旅爆發,生態旅遊成為熱門選項;不過六都中的桃園市常被批是最難玩的城市,市府也透過大數據分析,復興區的外地遊客只有4成1、觀光客重遊率不到6成。
桃園市長 張善政 V.S. 桃園市議員 Batu.Watan (蘇偉恩):「發現復興的(遊客)重遊率不到6成,那我們桃園市常常被批是最難玩的城市。」
「我們桃園6年來都在6都是墊底的,所以復興區除了夏季以外,我們其他的季節遊客少、重遊率低、距離遙遠、交通不易到達還有停車不便。」
近年來原鄉露營區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並且推出文化特色遊程搶攻國旅市場,吸引不少遊客再度光臨;但有民眾也透露,周邊的商圈、觀光景點缺乏特色,導致遊客停留的時間不多、重遊率也不高。
復興區民眾 Ciwas Yuhaw (陳思芸):「我覺得吊橋就沒什麼,因為台灣吊橋滿多的,很多客人直接的反映是那邊形象商圈說真的,你走到溪口下部落那邊形象商圈其實也沒什麼,因為買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大同小異,原住民買(賣)的好像都差不多,所以大家逛好像到烏來可能也那樣。」
形象商圈可以改造,但是要讓人方便進入,交通才是關鍵,Batu Watan就舉例,要從都會區例如大溪進入復興區,沿線的角板山形象商圈、新溪口吊橋、羅浮溫泉、高義瀑布再到巴陵鐵塔,都是復興重要觀光景點;但是遊客要想再進入到後山的桃116線上,就面臨沒有適合遊覽車停放的空間,就會降低團客進入的意願,因此建議重新整合軟硬體的建置、規劃道路整建來減少塞車情況。
桃園市觀光局長 周柏吟 V.S. 桃園市議員 Batu.Watan (蘇偉恩):「所以我們目前是希望在這個桃116上到巴陵前面中段目前有一塊地,預計在那邊希望能夠做一個大概可以停20到30台大巴左右的停車場。」
復興區鄰近都會,每到假日交通容易出現塞車情形,議員指出改善觀光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交通問題,讓遊客上山遊玩能有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