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在民國53年完工,這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立下的重大經濟建設之一。然而水庫興建了,原本世居在這片土地上的Bilus石門舊部落,卻因此淹沒在水庫當中。
犧牲祖先土地,成就國家建設,但當地泰雅族人不因此放棄土地主權,部分族人回到水庫中未被淹沒的一處高地,建立"仙島部落",卻因民國59年發布的"石門水庫水源特定區計畫",以水庫滿水位250公尺為基準,水平向外延伸100公尺的所有土地,都被納進水源保護區中,因此阻斷當地產業發展機會。
如今仙島上土地可利用範圍只剩下10%,原本居民也因為向來缺乏一條聯外陸路,最終也紛紛遷徙離開,因此留在仙島部落的居民,希望趁著"石門水庫水源特定區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機會,要求政府把水源保護區範圍,從現有的100公尺,縮減到10到20公尺。
不過桃園市原民局補充,儘管這次都發局提出的變更內容中,對於仙島部落使用分區限制並沒有鬆綁,但未來不排除有機會,就居民實際需求,做出因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