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8.06.06
【午餐時間】災難塗鴉(catastroffiti):原住民災後空間的塗鴉民族誌調查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災害防救、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台北市 南港區  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講者:
胡哲豪(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本所107年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時間:
2018年6月6日(週三)12:00pm~13:30

地點:
本所「第三會議室」(本所新館3樓2319室)

講綱:
總有新穎的研究課題深埋在災後日常生活裡。這兩年(2016至2017年),我長期蹲點屏東禮納里、新來義、吾拉魯滋等永久屋聚落挖掘任何與災難塗鴉有關的訊息。在相關學術文獻上,例如社會學或災害研究裡,尚未對災後重建的「塗鴉」進行系統性的調查。台灣在災害研究上,更沒有關於「災難塗鴉」(catastroffiti)的發展,因此我們更無法肯定的說完全了解災後研究的課題。塗鴉也許是人類最謙卑而無所不在、值得研究但也受到忽視的一種活動。史前人類就在洞穴的牆上塗寫,那是他們說「我存在」的一種方式。排灣族的祖先,也在石板上刻畫祖先人頭,也在木頭上紀錄mamazainljan(核心傳領)的一生,這些圖騰不僅象徵在部落裡的重要階序與地位,也在傳達更深層的文化意涵。人們藉由塗鴉,紀錄生活、傳達夢想、宣洩憤恨、昭告勝利、抒發挫折、宣示復仇、從事宣傳、評論政治。然後那些過於敏感的、憤怒的、偏執的、受歧視的想法,在牆上找到它們的位置(畢恆達,2011)。遷村至今,永久屋裡出現不少塗鴉及壁畫,而我透過民族誌的方式進入報導人的日常生活,不僅盡力蒐集牆上所有塗鴉及壁畫成果,也進一步了解牆上所要傳達的訊息,以及塗鴉在社會的意義。

演講語言:
中文

注意事項:
1. 餐點提供:
(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
(2)其他有興趣者,歡迎自備午餐參與。
2. 報名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3.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 6/3(週日)2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 6/4(週一)統一回覆。
4. 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
5. 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
6. 聯絡資訊:林音秀 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75,690,88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