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
族群概述
族群歷史
社會組織
生命禮俗
祭典儀式
物質文化
回上頁
按照習俗,傳統排灣人一生中要經歷一連串的儀式才能成為一個有名字、身分與地位且被社會接納的人。排灣族稱這些儀式為kakudan,意為風俗、習慣、自祖先傳下來的作法。一個人的生命階段大概可分為四類:1. 出生到成長的儀式 2. 青少年到成年的儀式 3. 婚禮 4. 喪葬儀式。
 
命名
排灣族嬰兒出生後,孩子的命名,其時間不一,早的在出生之日或稍後四、五天,由父母或親族會議命名。其時生子之家釀酒製糕,邀及親戚族人,在家舉行飲宴。遲的在一月之後。
排灣族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排灣族依各家所屬的階級為嬰兒命名,俗習男性與女性之名字皆分為三個階級〈貴族、氏族、佃民〉,各有一套傳統的名錄。命名時由各家之家長與其宗家之族長,依新生嬰孩支階級地位為之選定一名字。
排灣人實行家屋連名,家屋是一家一戶的專名,往往隨家族社會地位的浮沉、分戶遷居或入贅等原因而更換。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當然,有些名字也可由頭目賜予,經過頭目允許後才能使用比自己階級高的名字。
 
成年 
排灣族沒有嚴格的年齡分級,但是有個別私自舉行的成年禮儀。男子到了十六、七歲時,父親會帶其到山上初獵,出發前家人要先殺一頭豬、釀一罈酒,作為成年禮祭儀時用。
昔日屏東泰武鄉的成年禮是由部落長老帶隊,年輕人帶著山芋乾、開山刀上山打獵,經過十天半個月,獵到山羌、飛鼠,並經過海拔3090公尺的大武山洗禮,就算是成年了。現代泰武鄉佳平村的成年禮進行時,由巫師以樹葉沾清水,點灑火爐,喃喃念咒語,年滿16歲的男生在大家的注視下,跳躍火爐,表示具有英勇的體魄,象徵已成年。而女生以木杵舂小米,象徵已具有持家的賢德。成年禮後,族人即展開傳統聯歡歌舞,通宵達旦一起盡歡。
 
婚姻
排灣族的婚姻制度採「階級聯姻」制。婚姻是改變身分地位的條件之一。雖然階級地位的取得依靠世襲,但各階級間並不是完全封閉,推動社會流動的因素主要是越級婚姻。階級之間通婚分為三種形式:同級婚、升級婚、降級婚。
排灣族的婚姻是絕對的一夫一妻制,同一血統絕不通婚。貴族階級的結婚對象素來嚴格,不過在執行中略有變通,一般頭目可以取平民子女,但是頭目之女是絕對不可下嫁平民。也因為有這些限制,所以他們便只得與別鄉村,甚至屏東、高雄、台東各縣的排灣族聯婚,或者與附近的魯凱族通婚。
排灣族的青年男女,到達18~20歲可以結婚的年齡時,都可以從事公開交際活動,利用舞會,或藉口拜訪,以求達到尋找對象的目的。對於待嫁閨中的少女而言,舞會是展露自己才貌的機會,都會裝扮整齊,容顏華麗地參加,她們邊跳變唱自己拿首的歌曲,以期吸引異性。在舞會中,以結婚的少婦一定要加戴一副耳環,以表明自己是已婚的身分,以免誤被青年男士追求。
舞會開始,大家圍繞成圓圈,手牽著手,邊唱邊跳。如果男性發現自己喜歡的對象時,便會趨前要求加入少女旁邊共舞。若少女鬆手,准許其加入身邊,表示對其印象不錯;反之,堅不放手,則表示拒絕。

*排灣族的婚禮圖片版權為「臺灣之美:意念影像圖庫系列」)
 
喪葬
喪葬禮俗稱為Smangpoliu,禮俗的形式和死亡原因的分類有很大的關聯。死亡的原因分為「善死」和「惡死」兩種。在家屋內自然死亡的人被視善死,而在家屋外的則為惡死,即使是在醫院內死亡也會被視為惡死,所以當病人快斷氣時,家人會以救護車將垂死者送回家,希望在家中才斷氣。
傳統的排灣族喪葬實行「室內葬」,用布或毯包紮屍體,屈肢包成橢圓形,於室內深埋土中,上蓋大石。排灣族的室內葬身受祖靈觀念的影響,如在屋內不可放肆,須謹言慎行,遷居不可毀屋等,皆有對先人崇敬之意。室內葬在日治時期,以不潔和野蠻為由,強力疏導改為室外葬,皆風俗漸泯。
 
參考資料:

 

 
 
地址:106319 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80,141,1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