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搜尋頁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南投縣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依族群顯示:     布農族    卑南族    阿美族    排灣族    達悟族    魯凱族   
返回上頁
部落名稱 宜灣部落【Sa’aniwan】
部落特色 保存了完整豐年祭儀式和歌舞的阿美族部落
所在位置 台東縣成功鎮博愛里
範圍 位於大濱(宜灣)溪出海兩岸,海岸公路旁,在成功北方15公里處,為成功鎮最北端的部落。
地理環境 海岸
交通資訊
電子地圖連結
部落所屬族群 阿美族
使用語言 阿美語 、漢語
宗教信仰 基督教 、天主教 、其他
部落由來

「宜灣」,阿美族稱此地為Sa'aniwan,漢譯「沙汝灣」,光復後,因其海灣美景,更名為「宜灣」。傳說,光緒16年左右,原居於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附近的阿美族,與清兵作戰敗北而南下遷此。初到此地時,周圍山林有無數貓頭鷹棲息,傍晚時分,亦能聽到貓頭鷹'angiw'angiw的叫聲。於是族人擬其叫聲稱呼此地為Sa'angiwan,後來轉Sa'aniwan作為部落名。清廷譯其音寫成「沙汝」,又因地形彎曲,而叫「沙汝灣」。另外,由於流經部落的沙汝灣溪上游溪谷很深,涉溪到對岸的話,視線會被遮住而看不見海洋,取日語遮住"mianiwan"的音譯,Sa'aniwan之名稱由此而起。

◎宜灣村落大事記
‧1840左右:Kaliting Payo發現此地後陸續有阿美族移住。
‧1845左右:約三、四戶平埔族家庭前來鄰近地區開闢水田。
‧1853左右:約七、八戶平埔族家庭在鄰近的Tikriw成立村落。
‧1854左右:阿美族正式設立宜灣部落於Safaedan。
‧1900:日本政府設派出所於成廣澳。
‧1904:日本政府設供學校於成廣澳。
‧1908:在警察勸誘下由山坡上的Safaedan移住平地的海邊。
‧1917:日本政府設沙汝灣番人公學校於宜灣。
‧1923:日本政府鼓勵下成立青年會,並以Lofong為會長。
‧1924:廢除沙汝灣番人公學校,另設寧埔公學校。
‧1926:村內第一家漢人雜貨店開業。
‧1927:日本政府主導下修築大濱一號水圳。村內設立日本神社。
‧1930左右:全面水田化,水稻成為最重要的農作物。
‧1933:Lofong被罷免,Cupay接任青年會長。
‧1935:在傳統會所旁另外設立日式集會所。
‧1936:首度有村民以日本姓名做戶籍登記。
‧1941:首度有村民舉行日式婚禮並在神社前攝影紀念。
‧1950:長老會傳入村中,男子年齡組織與豐年祭受到影響。
‧1952:天主教傳入村中。
‧1953:安息日會傳入村中,但無成效。
‧1957:天主教成為多數人宗教,重整男子年齡組織與豐年祭。
‧1965:安息日會在度傳入村中,並吸引一些村民加入。村中開始供電。
‧1976:青年人口開始大量外流謀生。
‧1986:村中開始家家裝設電話。
‧2002:第一任天主教本堂神父(瑞士籍)去世,葬在村中。綜合活動廣場落成。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2005,黃宣衛著)

旅遊觀光資訊
參考資料
 
台東縣史-阿美族篇
《豐年祭之旅》1998,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2005,黃宣衛著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6,739,66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