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搜尋頁
阿美族
泰雅族
排灣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鄒族
賽夏族
達悟族
邵族
噶瑪蘭族
太魯閣族
撒奇萊雅族
賽德克族
拉阿魯哇族
卡那卡那富族
平埔族群
所在縣市:     台北市   苗栗縣   南投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花蓮縣  
返回上頁
部落名稱 嘎嘮別部落【Halapei 嘎嘮別】
部落特色 Halapei的意思是飢餓哭泣
所在位置 台北市北投區和台北縣淡水鎮竹圍
範圍 含今智仁、文化、豐年、稻香、桃源、一德、關渡等里。 地處大屯山南麓及忠義山、關渡山東麓。地名原點大約位在今桃源國小南方至捷運線一帶。其以牛磨坑溪與北投為界,清代以東為漢人處,以西則為平埔族人。由溪頭至溪尾皆為番社,分別為頂社、中社、下社。頂社,又稱三層崎,址位今貴子坑休閒活動區,水咚咚瀑布附近。中社,指今智仁里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北面一帶。下社,址位今豐年里和平路二段以西捷運線兩側。
地理環境
交通資訊

開車:

台北>國道一號>台北交流道>重慶北路>敦煌路>環河北路>延平北路>洲美快速道路>大度路>中正東路>民權路>台2>迄點
電子地圖連結
 
部落所屬族群 平埔族群
使用語言 漢語、閩南語
宗教信仰 族群傳統信仰
部落由來

八里坌社全盛時期,挖仔尾附近有一座八里坌的小社Harabe,中文寫成「嘎嘮別」,意思是指「因飢餓而哭叫」,此地正值山海之交,海邊無法種植小米,後面的觀音山坡地也沒有許多野鹿可以獵捕,社人除了捕魚之外便無他途,因此部落中的孩童時常為了飢餓哀嚎哭泣。
明朝崇禎八年,大八里坌社被歐洲入侵者討伐而逃入關渡,有一支在淡水鎮竹圍里建立小八里坌社,另一支嘎嘮別人則逃入北投捷運線以南的稻香、桃源等里建立新社。

嘎嘮別地名由來的另一說則為,族人為了念舊乃取名音似舊地挖仔尾Oa-a-be的嘎嘮別Ha-la-be。

嘎嘮別社位於關渡山麓的東側,且後來遷徙至此的八里坌社人可能也以關渡山路為中心,因此嘎嘮別社也有可能是後來小八里坌社的族人遷徙過來的,而都被清廷稱做八里坌社。

旅遊觀光資訊

重要地標

◎凱達格蘭文化館
本館於2002年11月開館,設置文物展示區、平埔族群展示區、各族群文化展示區、表演空間、原住民主題圖書室,不定期舉辦研習課程或提供教學場地。本館主要目標在展現原住民族藝術文化之優勢,提升文化能見度;建構都市原住民族生活網絡,提升族群競爭力;以文化技藝研習、語言教育訓練、資訊網絡及文化藝術為發展主軸,並朝多元化及國際互文化館發展。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門票:免費參觀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電話:02-28986500
‧網址:http://www.ketagalan.taipei.gov.tw/
(《悠遊原藝─台灣原住民世界中的博物館》2008,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
 
參考資料

台北市北投區公所地名沿革

劉還月,李順仁等(1998)。尋訪凱達格蘭族。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頁178。

阿眉(2001)。尋訪凱達格蘭-八里坌遺址。台灣原住民月刊,16,32-33。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700,06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