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時間觀、社會記憶與教育實踐─以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文化生活實踐年曆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教育  
作者 許聖慧
學校系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地點 屏東縣 牡丹鄉    
研究內容

本研究從不同時間觀背後所代表之文化觀念差異,說明早期排灣族人對「年」的看法;再者,就目前原住民族教育,即排灣族教育與南排灣文化復振相關研究,耙梳建構在地社會記憶及民族教育知識體系之重要性。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進行,田野地點以kuskus(高士)部落、tjaqaciljai(石門)部落及石門國小為主。探討石小近年是如何藉由「社區連結」作為社會文化實踐之最佳方式,一群想像共同體如何透過各種儀式或教育課程活動來強化集體記憶,規劃出貼近、符合在地文化意涵的文化生活實踐年曆。統整在地知識系統與重建信仰價值,漸勾勒出族人的世界觀,進而建構出部落文化教育的主體性。
石小文化生活實踐年曆為一百零二學年度學校本位課程之依據,學校本位課程以螺旋式、系統性的兩大主軸做規劃設計。其一為歲時祭儀:首先,以族人早期傳統主食-小米,以及小米生長週期所衍生的七項祭儀為主;其次,就收穫後祭-狩獵祭,探討在地狩獵文化觀。規劃設計最適合在地的歲時祭儀課程,讓孩童漸能體會族人對待土地的思維,凸顯文化核心價值系統-「信仰」與「態度」,找回民族文化的根。
學校本位課程另一主軸為國際事件-牡丹社事件,以及相關石門部落自然人文,即所謂部落近代史。筆者整理從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代於教科書或史料中,對於外來殖民政府為鞏固政權如何詮釋牡丹社事件的歷史觀點,發現其對原住民歷史之忽視。學術研究上難以看見具在地思維之歷史觀點的研究,故藉由訪談長期關切此事件之地方人士,彙整出在地事件的歷史觀點,為民族史觀發聲。另外,說明石小為何要訂定牡丹社事件紀念日,又如何透過學校教育來實踐的具體例子,冀望能共構出孩童完整的歷史知識及建立在地的歷史觀點。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9962284525072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