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夾縫中的美麗與哀愁─原住民婦女生命歷程與回響
族群: 阿美族 、泰雅族 、排灣族   
主題: 文史資產  
作者 洪仲志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這是一個以我與母親,以及九位受訪者姊妹,一共十一名原住民婦女的生命歷程為文本,與知識與理論的對話。研究一開始是因為對逝世二十年母親的思念,以及慾探究母親一生的美麗與哀愁,怎奈我已經沒有機會再聽聽母親自己說。

然而,我發現母親一生的經歷,其實還活生生存在這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於是我邀請了與母親同為母系社會的阿美族姊妹、完全相異父系社會的泰雅族姊妹,以及長嗣繼承的排灣族姊妹,為的是從不同的族群背景中,找出她們與母親生命的共同軌跡。同時以敘事研究方式進行,也藉由姊妹們自述的生命故事與感受,重新審視原住民婦女目前的處境,也就是論文題目所指之「美麗與哀愁」。

再者,此論文書寫採文本、理論與論述三者相交錯對話的形式撰寫,或者與現代學術寫作形式不同,卻是用以強調母親與姊妹們生命對話。不像硬梆梆的學術論文,我更期待這個對話,也就是這本論文,能讓受訪的姊妹們,以及更多原住民婦女理解與引起共鳴。

論文章節安排如下:「山胞會館」是用來介紹論文開端的緣起。接著我用「沉默:無聲之聲」企圖描繪母親在家中的沉默與我的疑問,以作為闡述研究目的的篇幅。兩個章節的「濾光鏡」,是討論漢人看待母親身為女人與原住民的眼光。「秘密」與「姊妹」,一個是介紹我的研究方法,另一個是告訴大家受訪者的背景。從「小女人」開始到「用漢變番」,我將姊妹的生命故事帶入,與母親及我的故事,開始這個研究的對話與討論,我將它視為整個研究的文本分析。而其中,「做個好女人」與「用漢變番」兩章,為了將生命歷程與性別角色與族群身分理論對話而出現的章節結論。

對話的結束,回到母親與姊妹們對自己生命的認知與努力,「Ingku」及「我是我,不是誰」是為了告訴大家,她們從來沒有放棄自己。最後,以呼應論文主題的「夾縫中的美麗與哀愁」,作為這個對話的結束。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564991351848073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