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少年生活中的風險與生活福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身心發展  
作者 陳婕誼
學校系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所
地點 屏東縣 全部    
研究內容

我國近年來開始重視影響少年身心正常發展的風險因素,且隨著世界對兒童少年生活福祉及兒童少年權益保障日漸重視,國內外對於少年生活風險與生活福祉之調查已成為當前重要的趨勢與主流。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少年生活中的風險及生活福祉之現況,探究少年生活風險對於少年生活福祉之影響,,比較2011年與2014年少年生活福祉之差異,找出影響少年生活福祉之有效預測因子,及建構少年家庭內外風險與少年生活福祉之間的關係模型,以作為社會工作福利服務輸送發展走向,及改善少年福利服務政策之參考依據。本研究為了持續掌握屏東縣少年生活福祉,故以量化趨勢研究研究之方法,比照柯旻伶(2011)之研究採用分層非比例抽樣方法,以目前就讀屏東縣境內國中、高中(職)為本研究之研究母體,共抽取616位國中學生,528位高中(職)學生,共計1,144個有效研究樣本,且本研究樣本之學校類型、學制、年齡與父母婚姻關係與柯旻伶(2011)研究樣本特性相符。經過統計資料分析,本研究以屏東縣少年生活中的風險現況、少年生活福祉現況、少年生活福祉三年間變化之情形、少年生活福祉預測因子,及家庭內外風險與少年生活福祉模型建構五項研究發現說明如下:
一、少年生活中的風險現況
(一)少年個人本身風險相對較高,其中有四分之一少年有憂鬱情緒之問題。
(二)少年性別對個人本身風險有顯著之差異;少年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對主要照顧者風險、家庭風險、社會風險,以及整體少年生活中的風險有顯著差異;少年的族群及主要照顧者年齡,僅與主要照顧者風險,以及家庭風險有顯著差異。
二、少年生活福祉現況
(一)少年教育及健康和安全生活福祉感受程度相對較低。
(二)少年族群為原住民者僅對主觀幸福感生活福祉有顯著差異;少年主要照顧者年齡對各面向生活福祉皆有顯著差異。
(三)少年主要照顧者風險的疏忽照顧與物質生活福祉相關;少年家庭風險的家人互動不良與主觀幸福感生活福祉相關。
三、少年生活福祉三年間變化之情形
(一)教育生活福祉平均分數降低最多。
(二)主觀幸福感生活福祉面向有顯著差異。
四、少年生活福祉預測因子
(一)少年家庭風險為影響其各面向生活福祉的負向預測因子。
(二)少年父親職業聲望為影響其物質生活福祉的正向預測因子。
五、家庭內外風險與少年生活福祉模型建構
(一)少年家庭外風險越高,其家庭內風險越高。
(二)少年家庭內風險越高,其生活福祉則越低。
(三)少年家庭外風險對家庭內風險,會間接影響其生活福祉。
根據本研究發現,共提出五面向之建議:首先,對屏東縣少年及其家庭,少年應適當安排休閒活動與運動,以降低其憂鬱情緒;尊重少年的獨特性,以降低管教要求過高;以開放民主的教養方式,以提升少年教育、家庭和同儕、行為與風險生活福祉;提供子女適當的支持,以提升少年整體生活福祉;重視家庭氛圍,以提升少年各面向生活福祉;鼓勵家長主動參與親職教育講座等相關活動。第二,對屏東縣少年學校,促進學校對於少年風險的敏感度;增加弱勢家庭少年學校生活適應輔導;促進師生關係、改善教學環境,以提升少年教育生活福祉。第三,對社會福利服務輸送體系,透過多元管道提升少年心理情緒之支持;強化弱勢家庭的風險預防機制;提供親職教育相關課程以培養家長正向管教態度;提升社會大眾對於高風險家庭預防之敏感度,以利少年能及時進入預防性服務體系。第四,對社會福利政策,建構友善的文化、娛樂活動空間,以保障少年文化休閒權;重視少年多元學習與學習環境,以保障少年教育權;強化少年風險預防性的服務政策,以保障少年健康發展權。第五,對未來研究,問卷設計應符合研究對象的狀況;連結政府單位,協助研究經費補助及媒合教育單位;研究母體可以擴展未就學之少年;研究地區可擴大至全國;未來量化研究可增加風險次面向的多元性;未來質化研究可更深入的探究少年的生活樣態。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233066530385798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