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5.06.30
從溝通理論檢視形塑文化的歷程-以「得樂日卡」部落之獵人學校為例
族群: 魯凱族   
主題: 法律政治、族群教育、一般教育  
作者 陳彥君
學校系所 國立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生態旅遊碩士班
地點 高雄市 茂林區    
研究內容

「獵人學校」一詞,隨著原住民族權利運動之後,如雨後春筍般的以各種不同的文化性質或觀光性質的形式,運作於部落之中。獵人學校衝撞著國家體制,對抗著長年來國家對原住民族的不公不義。筆者辦理「茂林魯凱獵人學校探討茂林魯凱獵人學校」過程中之,發現獵人學校背後的意涵不僅只是原住民族對國家體制的抗爭,更是形塑各部落破碎文化的新契機。從過去歷史脈絡中可知,茂林部落一共遷村七次,每一次的遷村,象徵每一次文化的流失與破壞。筆者透過行動研究參與獵人學校體驗活動之中發現,在每一場獵人學校活動中,每一個耆老對於相同文化有著不同的認知,而在每一次的獵人學校體驗活動中,耆老彼此之間就會尋得一個對文化的認同,進而呈現在獵人學校體驗活動之中。在破碎的傳統狩獵文化中,獵人學校活動將同一文化不斷的再現,進而形塑出一種真實的文化。本研究強調部落族人透過獵人學校的形式,呈現出傳統文化的想像,進而建構認同的形塑文化,是現在式的舞台進行,不同於文字記載的文化片段。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012426983323638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