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5.06.30
東台灣地區國小校長對裁併校及活化的態度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一般教育  
作者 郭耿豪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地點 台東縣 全部     花蓮縣 全部     宜蘭縣 全部    
研究內容

國內外已有前研究分別針對裁併校政策及校園化再利用的文獻產出,本研究者認為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進而裁併校到最後的活化閒置校園,應該是以個案的時間軸方式來追蹤討論呈獻,才有其連續性。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校長可以做哪些事來處理學校少子化的危機,免於學校被減班、降為分校、裁併?
二、探討裁併校過程階段的程序及如何減輕對於原住民和社區發展及學生授教權影響的原則?
三、描述代管學校剛接管時的操作及後續委外經營管理校園的作為為何?
四、發掘哪些機制使學校得以人數增多甚至成功活化轉型?
本研究從2014年九月起試圖用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法來進行。文獻分析顯示教育部裁併校政策準則、活化機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回應機制不同、宜花東三縣裁併的學校與其他地方成功活化案例、碩士論文及目前使用中的實驗教育三法與民族教育的策略都陸續增加中。
深度訪談集中在宜花東地區,對象有七位的校長。分成二部分,花蓮是以2014年剛被裁併的大富國小為例追蹤前任、當任及接管的學校校長為訪談對象,宜蘭與台東部分則是有接管學校經驗及成功活化學校的宜蘭縣憲明國小、岳明國小,台東縣知本國小(前永安校長)、樟原國小四位校長為對象,這四位也是縣內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召集人或重要成員。訪談問題是依照學校裁併時間軸來設計,分成綜合性議題態度、困境中學校的逃脫危機策略、裁併校流程實務、接管初期的操作與後續的委外活化管理等五大部分。
研究結果顯示受訪校長對小校是否應裁併的意見相當分歧。有二位受訪校長敘述他們避免學校被裁併而做的許多創新課程、活化空間計畫與活動,但一個無力對抗大環境,另一個稍微度過難關。學校因人數過少,而進入被裁併校的過程是由教育處主導,學校與家長、社區都是關鍵的角色,也得召開多次說明會來溝通,並有交通補助費來減緩學童受教權益衝擊。但是被指定接管的學校能獲得的補助有限,並得依法行政遴選後續活化再利用單位,來促進社區文化。
研究期間發現目前的新實驗教育法也提供了三個縣小學校三種轉型的機會,而民族教育法也是原住民小校可以採行的作法,三個縣都開始出現小學校的操作案例,都值得後續的追蹤研究。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40217458852293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