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5.06.30
原住民文化產業化之可行性及策略評估分析:以排灣族伊誕‧巴瓦瓦隆為例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  
作者 周玉玲
學校系所 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地點 屏東縣 全部    
研究內容

由於台灣原住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活動與以漢民族為主的主流文化相當不同,所以這些特殊的民族生活與文化在早期被視為奇風異俗。但因為台灣社會的變遷與本土文化認同運動之興起,原住民族文化逐漸被認識接受。從民國八十年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推動的「加強山胞家政推廣教育計畫」到近年來文化部和原住民族委員會所推出的文化產業政策可以看出,這二十多年來台灣政府所執行的原住民族相關政策的重點在於透過鼓勵工藝生產或藝術創作而兼顧文化與經濟考量。
研究生在原住民文化藝術相關計畫執行方面擁有多年實務經驗,觀察到經由文化藝術所衍生發想的商品種類頗多。儘管商品種類繁多,但透過文獻探討與多年經驗,以及本身對原住民當代藝術發展的關注,研究生認為文化創意產品並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套用元素和口號,而是相當複雜的機制。在將藝術轉化為文創產品的過程中,創作者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文化與設計合而為一。再來,創作者必須試著結合本身的美學知識與產品設計實務經驗,將以市場導向的產品設計概念融入藝術創作中。當代原住民文化發展經常受到商品經濟的牽動影響,文化邏輯與產業經濟往往難以兩全其美。
本研究從文化政策著手,探討政府與原住民藝術工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採用「深度訪談」、「個案研究」等質化研究方法,針對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商品開發、通路行銷及資金等相關困境進行剖析,更於法政實踐、文化產業與學術對話三個主要支持面向加以分析,期待能透過由下而上的整合資源提供更符合原住民產業發展的運作機制,繼而規劃後續產業化的多元應用,使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培育出的藝術工作者可以藉著多種媒合轉介方式而穩定其經濟基礎。本論文研究結果指出原住民藝術工作者的豐沛創意是使其成功邁向產業化發展的優勢。政府制訂文創產業政策時需以改善整體產業發展環境、創造產業經濟價值及改善生活品質為目標,相關政策需有效促進整體文創產業的發展,進而提高藝術文創產值,以增加原住民族的潛在優勢及文創新活力。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46322445010640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