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1.06.30
原住民部落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之探討─以屏東縣原鄉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  
作者 柳宏忠
學校系所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原、漢之間確實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落差,需政府與民間關懷扶植。過去較忽略以多元文化觀點與族群差異性的政策規劃,及未因應原住民族因文化、性別、位處邊陲之區位所產生的差異與多樣性,難以滿足原住民真正需求。屏東縣原住民鄉社會更由於青壯年人口外移、交通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使部落長者對照顧需求更甚於平地社會。本研究選擇全國山地鄉最多的屏東縣為研究場域,探討十年長照政策於原鄉地區推行居家服務之現況及原鄉受照顧者使用情形。
本研究採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的方式,以訪談方式了解各級行政單位整合情形及推展服務之阻力與助力,輔以原鄉受照顧者使用情形與滿意度調查問卷。透過訪談結果與問卷分析,做為未來原鄉照顧政策發展及長照保險規劃參考之依據。
研究結果發現縣級地方政府與委辦社福團體、擁有良好合作夥伴關係,但掌管原民福利之原民會及地方最直接之行政單位-鄉公所,均涉入不多;在社區健康老人關懷部分,原民會與內政部有資源重疊情形。原住民經濟弱勢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但居家服務齊頭式的補助標準對於普遍貧窮的偏鄉實屬不公。十年長照引入「使用者付費」觀念後,使用人數大幅減少。長期照顧,相較於醫療,更涉及文化特殊性。例如失能老人的照顧該安排與家人同住或是由社區共同集中照顧、日常飲食的菜色搭配與鹹度、協助老人沐浴時性別界線跨越可能導致的衝突、照顧者與受照顧者聊天時應具備對原住民歷史的瞭解,原鄉地區原本接受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者就不多,擁有照顧服務員丙級證照者更少,就算有服務員,也會因為成本效益偏低而不願意在原鄉服務,而改到人口集中的平地服務,比較可以養活自己與家庭。這種惡化城鄉差距的補助模式,是關心部落受照顧者的工作者應該要反應的問題等等都說明,原住民的長期照顧必定有其特殊性。基於以上結果,提供政策及實務面的建議:一、對於偏鄉及原鄉地區,政府應因地制宜調整補助條件。不論受照顧者自費負擔比率或照顧服務員薪資及交通津貼等,都需因區域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讓原住民有機會透過民主參與的方式,決定原鄉長期照顧服務體系該如何反應原住民的想法及需求。二、藉由照顧服務員做為宣導社政與衛政之福利及衛生保健之管道。三、建立整合性系統資料庫,以增加個案管理及掌控服務資源之效度。四、中低收入戶資格部份應考量原住民平均餘命下修資格保障原民鄉老人之權益。五、透過政令宣導,改變民眾對照顧服務員之刻版印象,提升照顧服務員的地位。六、政府應該將原鄉地區獨立出來成為長期照顧保險的實施的獨立區域,運用總額預算制度,將原鄉地區該有的預算匡列出來獨立運用。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777460560576523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