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編製與應用研究─以太陽國小為例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獎勵補助、文史資產、族群語言、族群教育  
作者 林振華
學校系所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地點 屏東縣 全部    
研究內容

自2001年台灣原住民族族語復振運動以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每年投入新台幣1.2億元來推動此計劃,直至2012年教育部所編著的「100學年度原住民教育調查統計」族語成果統計顯示:國中原住民「聽辨能力」加上「口說能力」不及格者,佔了75%左右,幾乎不使用族語的就有44.36%,幾乎全講族語的只有2.94%。從以上數據可知,10年的族語教育成果令人堪憂。
研究者從族語復振運動以來,就開始從事族語教師的教育工作,就現場教學和部落體驗,經多年的田野調查,採集資料,發覺排灣族圖紋是語言,文字,家徽,徽號,記錄的文化資產,是排灣族原始文字。
本研究認為排灣族圖紋是排灣族重要的文化之一,研究者將排灣族圖紋以合乎課程設計原理的方式,編製成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初稿,並以行動研究法將此初稿在楓林國小實施現場教學,觀察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教師訪談、學生訪談、研究日誌、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課程評鑑表等方式,研究結果發現:
一、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課程設計,採用多媒體教學,課程內容簡單明瞭,各年級學生都可以輕易學習,排灣族傳說故事豐富,教材容易發揮,課程設計可依照年齡設計來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做出十二年級的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
二、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實施教學結果發現,本教材理論與實踐相互應用,使圖紋教學營造出虛擬部落的教室,學生在理論上達到認知的目的,在實踐中發揮部落的意義與社會功能。
三、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實施後學生會有文化的了解、民族認同感、族語興趣的提升、族語學習的進步多面向的學習效果。
經行動研究法回饋後的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修正後的版本,使研究者發覺教材不僅是文化教育,也是族語教育,更可以應用在產業,文化,觀光,導覽的培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