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9.07.17 ~ 2011.07.17
布農族身體經驗之獵食想像:以南投縣境明德村為例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農耕漁獵、生命禮俗、傳統生態智慧  
作者 烏瑪夫.以斯瑪哈散
學校系所 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
地點 南投縣 全部    
研究內容

近年來,原住民狩獵為文化傳承與保育動物二主張相互爭論的議題,然而論戰中,布農族獵食文化的內涵,卻鮮為大眾所知。在眾人質疑傳統狩獵文化已變調的同時,卻也忽視了獵食文化對布農族所具有的影響,獵食之使用,難道僅有祭典之用途?過去研究對布農族獵取獸肉的方法、獵肉食用的場合、獵肉的社會功能等已有若干記載,但仍忽略從布農族的角度去理解布農族人如何看待獵食、如何與之互動,又如何形成布農族獵食文化的態度、觀念和信仰。本研究先藉由文獻搜集,統合布農族以往獵食相關習俗及禁忌,再以深度訪談,去瞭解布農族人獵食的身體經驗。
透過夢占、狩獵技能的學習和食用等獵人與獵肉的互動過程,身體經驗成為重要的感知形塑媒介,藉由身體的實際經驗及驗證,獵人對獵物的認知和象徵於是產生、確立。同時,獵人與獵物之互動表現,亦成為同儕、社會團體對此獵人的社會評價投出及形象堆砌。除此之外,布農族人對獵肉的偏好,形成獵肉換工的價值。獵肉在分配、分享與贈與等社會間的互動行為,及分享、互惠原則和社會輿論下,也牽動著社會對獵人、獵物的感知評價。
然而這些感知的形塑,必須在獵食過程的身體經驗基礎上運作,因而更顯出身體經驗過程在布農族獵食文化的重要性。獵食文化不僅包含眾多知識,透過獵食文化的行為經驗,更是布農族人形塑外在事物認知的媒介,對於不斷逝去的布農族文化,仍舊存活的獵食文化,將是傳承布農族文化的一大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