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9.01.01 ~ 2010.01.01
維根斯坦的心靈哲學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語言、學術研究、身心發展  
作者 吳靖奇
學校系所 東海大學哲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摘要]

在心靈哲學的領域中,各個心身定位的立場都包含著相當龐大的哲學或科學背景。

本論文第一章以提及傾向唯物論立場的「心腦同一論」和「行為主義」開始,指出這兩個學派,都不認為心靈或心靈活動是一種存在於物理世界之外的非物質精神實體。但是,在試圖解釋各種「心靈活動」等同「身體活動」的時候,所面臨的最大的兩個問題,其一就是「私有經驗」或者稱「感質」(qualia)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則是,要解釋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心靈功能的「思想」。面對這兩個問題,筆者從維根斯坦後期著作《哲學研究》,以及前期著作《邏輯哲學論叢》這兩本書,來論證私有感覺不存在。並且,進一步在排除笛卡兒二元論的解釋方式下,來分析「思想」的內容以及它的來源。

第二章整理「語言遊戲」和「生活形式」的相輔相成關係,以及「家族相似性」的概念,並且引導出「意義即用法」的觀點。這有助於解決上述的兩個問題,因此同時肯定維根斯坦的哲學具有治療思想困境的效果。

第三章開始針對「私有經驗」的討論,指出感覺表達式不是描述內部感覺,而是語言「取代」原始行為表現的新的感覺表達方式;而私有經驗是來自語法上的虛構,它的存在也無意義,這與誤認「私有語言」的成立息息相關。

第四章則以「思考」作為對心靈能力的考察範圍開始,再將「語言」和「思考」的關係緊密結合;並且論證出沒有先於語言的「思考」能力的存在,近一步論證思考的來源是在日新月異的生活形式中,透過各種語言遊戲產生出來的。最後,再以維根斯坦的早期思想,分析「真命題」和「假命題」在語言中如何描述與現實世界不同情況的各種邏輯事位,解釋語言如何成為且虛構主體內心世界的內容,並且成為「我的世界」的界限。

第五章結論,主要指出唯物論立場否認內心世界(心靈)存在於物理世界中,它們所否認的對象無非就是否認語言所虛構的那些內容存在於物理世界,實際上看起來就像是否認鏡子中的物件是真實存在的那樣。而心腦同一論的基本立場則像是在試圖將鏡子照出來的東西「等同」鏡子的物理過程,顯然包含某種程度上的困難。而筆者認為維根斯坦透過對語言的來源以及行使過程的分析,所建立的唯我論觀點,是能夠在一元(物質)的角度下來解釋二元世界(虛構)的發生的。

關鍵詞:維根斯坦、心靈哲學、語言遊戲、生活形式、心腦同一論、行為主義、私有經驗、私有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