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4.01 ~ 2001.12.31
原住民地區福利服務現況調查研究
主持人 詹宜璋、楊瑩、黃源協
執行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建構符合原住民族部落特殊需求之多元福利體系,原住民福利行政體系必須與原鄉民間部門,建立一彼此信任之伙伴關係;而先決條件乃是部落福利資源相關資訊之瞭解與掌握,如此才可評估建構網絡之可行策略。就原鄉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而言,其理想之實務運作狀態,除應重視前述民族社會文化特性外,進一步亦應考量當地部落潛在社會福利服務資源之豐富性與分佈合理性,以及既有社會福利服務網絡之聯結形式與互動程度,而後據以建構出符應民族文化精神與部落環境特性的社會福利服務輸送模式。 本研究乃由福利供需二面向,嘗試收集、建構各項相關基礎資料,以作為原住民族相關福利政策規劃與服務方案設計之參考。一方面整理原住民分類福利人口群之基礎資料,以便掌握相關福利需求之現況與動態;另方面調查原鄉公私福利服務機構組織之現況,包括資源類型、分布與數量,服務方式與服務能量,以及福利資源網絡之聯結形式與互動程度。藉以評估原鄉福利供給之現況。透過前述原鄉福利供、需二面基礎資料之掌握,期待作為修正現行方案與規劃未來政策走向之參考依據;並進一步提供相關近、中長程可行性策略之建議,以提供未來規劃原住民部落福利服務中心與建構原鄉福利資源網絡模式之參考。 有關服務與資源網絡運作之助力、阻力因素與期待建議等羅列如下: (一)助力因素: 1.與福利組織、慈善單位相互結合,方便作事。 2.可以增加相關知識、彼此學習。 3.辦活動可以節省人力,透過多元管道聯絡也比較方便。 4.藉由各機構單位的合作,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人力、財力的負擔。 5.各個機構間相互合作,可以彌補本身的不足,也有財力的來源,也容易發掘個案。 6.組織間為了共同案主彼此支援,建立互信基礎也增進服務效能。 7.透過各式管道對外聯結引入資源,提昇效率以節省經費。 (二)阻力因素: 1.缺乏相關經費與資源,無力推動、建構,乃至運作。 2.缺乏協調運作之專業人力。 3.當地資源極少,網絡建構後亦難有實際效益。 4.機構信念不同,溝通協調比較費事,每個團體有其堅持的立場(有的重視政治、有的重視經濟、有的重視目標),本位主義難以放棄。 5.社工員負荷量大,又欠缺當地人力資源。 6.政府方案委託之持續性不夠、條件過苛,造成機構人事聘用與服務銜接之困擾。 7.政府相關單位認知不同、配合度不佳,影響服務推動與落實。 8.原住民服務收費不可行、原鄉地區經費聯結不易。 9.村幹事效率受質疑,間接影響服務申請與輸送流程之順暢。 10.原住民行政、社政、乃至民政、衛政系統缺乏協調整合,造成第一線服務之行政重複、資源浪費,甚至引發民怨。 11.機構多重角色,造成目標衝突或任務優先性倒置。 12.地區派系(教派)分立,彼此抵制,限制了資源運用效率與範圍。 (三)期待與建議 1.希望服務過程中能保存(推廣)當地原住民之文化。 2.設立在地組織個案管理體系以整合服務輸送。 3.希望將來服務組織與社區有良好的關係,並成為社區之中心。 4.希望服務組織之策略聯盟能建立單一窗口與社區連結。 5.由公部門出面號召整合地區服務資源。